首頁>美食>

中國美食那是世界聞名的,中中國人對美食的熱愛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中中國人對美食的執念歷史悠久,孔子就曾曰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小寧作為一個肉食動物,是孔老夫子的堅實支持者。不要說我嘴饞......吃貨的事,怎能叫饞呢?只聽說過鄙視人好色、好財的,從沒聽說過鄙視人好吃的,不光不受鄙視,如果能對美食有所創新反而是一樁風雅之事。本著此種思想,歷史上許多“老饕”誕生了。

張仲景與餃子

餃子是北方人的最愛,民間素來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相傳有一年冬天,傷寒流行,許多百姓凍餓而死。張仲景看見許多凍爛耳朵的百姓非常難過,於是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煮熟,然後撈出來後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形狀分給病人。百姓吃完之後感覺渾身發熱,血液通暢,耳朵變熱,從此百姓將這種食物取名叫“嬌耳”,在冬至到除夕之間最冷的時候食用,用以抵禦寒冷。這種風俗一直流傳到今天,雖然人們已經不再用餃子來抵禦寒冷,但這種美食卻依然成為了百姓的最愛。

最著名的吃貨蘇東坡

蘇軾蘇東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在大宋絕對是天王巨星中的天王巨星,而且蘇學士不光文筆風流,對美食更是情有獨鍾。因其命名的就有東坡魚、東坡肘子、東坡肉,看的出來蘇學士也是一個“肉食動物”。

“東坡肉”當然不是蘇軾自己身上的肉,跟唐僧肉沒有聯絡。相傳蘇軾在杭州做官時候為當地百姓著實做了許多好事,樸素的百姓感恩蘇軾的勤政愛民就拿著酒肉來給他補充補充營養。正直廉潔的蘇學士自然不會拿群眾的一針一線,可不拿又怕百姓認為自己看不起人,勉為其難只得收下了豬肉,其餘禮品一概退回。

為何蘇軾拿了豬肉?可不是因為豬肉價格高,而是蘇軾有了新的想法。蘇軾一向好吃也會吃,他將這些肉切成方塊,放入香料,按照自己研究的方法將肉燉的色如瑪瑙、紅中透亮、肥而不膩。豬肉做熟後讓人分給百姓,百姓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豬肉,頓感十分香甜。於是所有人都跟蘇學士學習如何做這種肉,為了紀念蘇軾將這種肉命名為“東坡肉”。

火鍋業祖師爺—忽必烈

火鍋在古代叫打邊爐,相傳火鍋的發明源於元世祖忽必烈。一次行軍途中,忽必烈突然饞蟲上湧,想吃清燉羊肉。皇帝有需求,侍者自然全力滿足,正在廚子們生肉宰羊,忙的不可開交時突然發生緊急軍情,有敵軍突然來襲。羊肉是沒空燉了,廚子為了羊肉能快點煮熟,就將羊肉切成了薄薄的片,用沸水一煮粘上鹽巴就可食用。忽必烈不知道是太餓了還是饞肉饞的受不了,他就一邊吃著火鍋一邊指揮軍隊。最終打敗了敵軍,自己也吃的飽飽的。在慶功宴上,忽必烈又吩咐出自照此做法做了一頓“涮羊肉”,又命廚師調配了不同的佐料,沒想到深受大臣們喜愛,從此“涮羊肉”開始流行起來。

想納忽必烈也真都厲害的,吃著火鍋唱著歌就把仗打完了,還為後世人開創了一個行業,賺錢不少,可謂功德無量啊。

丁寶楨與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是傳統名菜,小寧我是百吃不厭。相傳宮保雞丁是清朝名臣丁寶楨所創,作為貴州人的丁寶楨非常喜愛吃辣,且對飲食也很有研究。一次他命廚子試著將雞肉丁、辣椒、花生混合一起,在魯菜醬爆雞丁基礎上創出了新的菜品。當雞丁做熟以後發現非常好吃,從此成為丁傢俬房菜。

丁寶楨為官清廉,政績斐然,深受百姓擁戴。光緒十一年,丁寶楨死於任上,朝廷追封“太子太保”,百姓為了紀念丁寶楨,就將他發明的這道菜命名為“宮保雞丁”,這道菜流傳太廣了,竟然西方人都非常喜愛,可以說宮保雞丁是西方最著名的一道中國菜。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德克士的品質,決定了他現在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