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辦公室的工位裡,有一個抽屜裝著各種零食。有時工作忙錯過了飯點;或者下午四五點種感覺自己能量塊耗盡的時候,我總是會拉開抽屜,尋找一些可心的零食來吃。我在零食的選擇上儘量從健康角度出發,大多都是堅果,果乾,燕麥餅乾一類糖分和脂肪相對低,纖維相對高的小吃。畢竟和很多天天坐辦公室,很少有時間運動的人一樣,健康的零食是保持身材的關鍵因素。
今天我拉開這個寶盒,意外發現抽屜深處有一個紅色的長條紙盒。是什麼讓我遺忘在時間之外的寶貝?遲疑半晌才想起這是幾個月前,同事去臺灣出差回來送給大家的伴手禮鳳梨酥。我當時接過這個精緻的盒子連聲道謝,然後象收寶貝一樣,把它藏在零食抽屜的最深處準備慢慢享用,然而竟然忘了,真是暴殄天物。還好沒過期,再擇吉日不如現在享用。我開啟盒子,撕開包裝袋,一個小巧的方形鳳梨酥以最標準的姿勢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心中暗暗尋思,這金黃顏色的精緻小磚頭,長的也太好看了。用牙輕輕咬開,散發著奶香的麵皮酥而不亂,入口即化;軟糯晶瑩的餡料是深橙色的,從甜到酸,層次分明著刺激著每一個味蕾。酸味清清爽爽,甜味並不誇張,在濃濃的鳳梨香味中,溫柔地按摩著我的有些疲憊的心,一切都拿捏著那樣恰到好處。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隨心而動,在英語上有相似的表達"follow your heart",說的也是這回事。在鳳梨酥面前,我的內心發出了強烈的訊號:再吃一塊兒。
我被鳳梨酥迷住,不是一天兩天了。記得還在上學的時候,徐福記的鳳梨酥就已經風靡北京的大街小巷。作為一種包裝食品,我總是能在超市放餅乾和小點心的貨架上,第一時間把它找到。老北京的小吃和點心,餡料非常豐富:紅豆,棗泥,椒鹽,蓮蓉,冬瓜,山楂,樣樣都能出彩。不過,因為鳳梨是熱帶的水果,在北方並不多見,所以這種酥皮中帶著奶香,酸酸甜甜帶著鳳梨味道的方形小點心,確實為我的零食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我知道鳳梨酥是臺灣的特產,又聽說鳳梨酥的歷史竟然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當時劉備娶親的時候,就做了鳳梨餡的大餅。而現在流行的鳳梨酥,出於一位臺中糕點師傅之手。當年臺灣人結婚的時候講究吃龍鳳餅。龍鳳餅分龍餅和鳳餅兩款,龍餅具有男子氣概,是包了肉餡的大圓餅;而鳳餅則是鳳梨酥的前身,以鳳梨為主要餡料,圓形的餅皮也沒有現在的酥軟。
經過改良,師傅們把大圓餅改成小巧的方形,在做鳳梨酥皮的時候,加入了黃油牛奶和雞蛋,於是呈現出完美的酥皮效果。鳳梨酥餡料的沿革卻有些曲折。因為最早的時候,鳳梨酥的餡料完全是靠鳳梨和糖熬製出來的,但是鳳梨本身偏酸,纖維感又重,在口感上總覺得有些清冽,於是有人在餡料中加入冬瓜,溫潤地調和一下,效果奇佳。雖然總有人覺得鳳梨酥裡摻了冬瓜難以接受,但是鳳梨和冬瓜的比例為1:5,已經成為了業內標準。
據說現在有一些點心鋪迴歸傳統,開始嘗試恢復全鳳梨的餡料。還有一些商家推出了全麥,燕麥等等健康款的鳳梨酥,還順著鳳梨的思路開發出更多的水果餡料。總之,像我一樣的鳳梨酥"忠粉"們有口福了。小小鳳梨酥裡,還會繼續在美食的道路上帶來更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