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牛片是一種非常好用的食材。它並不是特指某個部位的牛肉,而且泛指排酸後切成薄片,肥瘦相間的牛肉片。只要是筋不多的牛肉,都可以用來製作肥牛。上世紀90年代,香港的肥牛火鍋進入內地。紅白相間的肥牛片經過幾秒鐘的涮制,剛剛變色就可以用筷子夾起,蘸上海鮮醬或者沙茶醬送入口中。切成薄片的肥牛,肉質爽滑細嫩,散發著濃郁的牛脂味,征服了很多人的味蕾。
隨著大家對肥牛的了解加深,這種原本依靠進口的食材,逐漸變得本土化。除了港式肥牛火鍋之外,在四川火鍋和北京涮鍋的涮品中,也出現了肥牛片的身影。用肥牛片為原料的各種菜式,比如酸湯肥牛和石鍋肥牛,也深得吃貨們的喜愛。在我的日常中,肥牛還會以日式肥牛飯的形式出現:有時是中午的便當,有時是逛街時的"一人食",吉野家的肥牛飯總能滿足我的胃。
白米飯上蓋著炒成醬紅顏色的肥牛洋蔥絲,還整齊擺放著用水焯過之後,顏色清麗的西藍花和胡蘿蔔。對於很多中國胃來講,這樣立等可取的"定食"比漢堡炸雞吃著更舒服。每次我都會仔細地把帶著汁水的肥牛片和米飯和在一起細嚼慢嚥。簡簡單單的食材不需要太多的調料和加工,已經很美味了。
這道肥牛飯成為吉野家的招牌已經很多年了。而肥牛蓋飯的歷史則更長。相傳日本平安京時代有一位將軍叫源義經。當年他在吉野山躲避戰亂的時候,他的妻子把製作牛肉飯的方法教給了當地的山民。吉野山的牛肉飯成為當地美食的經典。而"吉野家"創始人松田先生借用這個IP,取名"吉野家",證明自己家的牛肉飯是最正宗的。
吉野家的第一家店開在日本東京的築地地區,店對面是東京非常有名的市場。因為每天在吃飯的人大多是每天和新鮮食材打交道的市場工作人員,口味比常人要苛刻得多。所以最初的吉野家根據客人的口味分成多汁牛肉飯、少汁牛肉飯、大碗牛肉飯、紅肉牛肉飯等等。多種口味的推出雖然讓肥牛飯的製作更加繁瑣,但是也讓小店積累了大量的回頭客。加上一貫的親民價格,絕對是普通消費者能填飽肚子的美食,野家創造出"以一碗牛肉飯"紅遍天下的奇蹟。
現在,肥牛片已經成為家常的食材,自己在家也能完美"複製"美味的吉野家牛肉飯。買來肥瘦相間的肥牛卷解凍,洋蔥最好使用略帶甜味的白洋蔥,切絲。把植物油倒進鍋中,先把洋蔥投入熱油中炒香,然後把肥牛片倒在鍋裡,加入少量料酒迅速翻炒,在牛肉片變色之後,加入生抽和糖,攪拌均勻就可以出鍋了。需要注意的是,肥牛片非常容易熟,不如果翻炒的時間過長,牛肉片會變老,肉質會變柴,所以一定要在牛肉變色之後,第一時間出鍋,確保肉質的鮮嫩多汁。搭配米飯和自己喜歡的蔬菜,如果想好豪華一些,可以在牛肉上蓋一個流心的煎蛋,撒上一些炒熟的芝麻,就是完美一餐,現在就可以開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