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不講時間,只講味道。
襄陽人是出了名的愛吃清湯,在童年的記憶裡,勞動街清湯的地位,似乎快要和牛肉麵並駕齊驅。
以前街頭巷尾都擺著清湯挑子、長年累月生著旺火,煮著餛飩,湯頭一衝,路人便紛紛循香而來,在小攤前排起長龍。
雖說在襄陽人的飲食習慣裡,它個頭單薄,做不了主食,但卻穿插在生活中每個需要被食物藉慰的時刻。
只是現在好吃的清湯越來越難找,很多地方的清湯都做的像餃子,讓人總覺得少點什麼。
#01
藏在欄杆後面的居民樓裡,卻讓人直往裡鑽。
這家餛飩店是我在疫情之後才發現的一家,以前對它沒有什麼印象,卻在一碗下肚之後被它牢牢的抓住了胃。
按道理講,鐵路大院的美食,幾乎都被我們探的乾乾淨淨,唯獨他,像雨後春筍般悄悄的生根發芽,引的我們再度前往。
不到5㎡的店面是在疫情之前剛開的,藏在欄杆後面的居民樓裡,熟客也都習以為常的從缺口處直往裡鑽。
穿過乾淨狹窄的操作間,就是食客吃飯的聚集地,人常常多到坐不下,雖說現在能夠把桌子擺在路邊了,增添了不少座位,依舊供不應求。
#02
親手製作的調料,造就獨一味的酸菜餛飩。
和大多數清湯店一樣,他們家只賣餛飩,所有配料和餡都自己親手製作,就像餛飩專賣店。
欄杆外面掛著支付碼和標註好的價格,只有大小碗和口味的區別,海鮮和酸菜,簡單清楚不繁瑣,要什麼直接說就好。
老闆是一對特別有愛的夫妻,和大多數做餐飲的老夫老妻不同,他們看起來更乾淨、年輕、有想法一些。
老闆娘在前面招呼客人、下餛飩,老闆就像個賢內助,在後面馬不停蹄的包餛飩,一刻都不敢耽誤。
用筷子在肉糜碗裡輕輕一抹,再往四方的薄面皮上一淌,順手將麵皮一攏,一個個像小金魚般的餛飩就出世了。
每天早上5點,夫妻倆就起床開始了一天的勞作,不到6點,就開門營業,準備著一天的肉餡和調料。
用小姐姐的話來說就是“餛飩一定是現包的才好吃,所有調料都是我們自己做的,鄰里之間吃起來也放心”。
餛飩的餡料雖然不多,但卻下足了功夫,選用新鮮的五花肉和前夾肉,7分瘦3分肥,打至肉糜,呈粉白色。
很多清湯店的底湯都是用泡麵調料做底湯,濃妝豔抹的完全失去了清湯的精髓,而她家的底湯佐料肉眼可見,靠清水加持。
胡椒粉、味精、蝦皮、紫菜,再配上一勺點睛之筆的豬油,清水一衝,油花酒在半透明的湯麵上漂浮閃耀。
下水遊了一圈的小餛飩們,倒進碗裡的時候顯得輕盈飄逸,有了蔥花和紫菜的襯托,更加粉嫩誘人。
入口,麵皮輕輕一抿就化在嘴裡,肉餡的香氣在嘴裡散開,蝦皮和紫菜帶來的海鮮香氣完美融合在湯裡,微微的胡椒味讓人一口接一個。
他家最經典的不是海鮮餛飩,而是獨一無二的酸菜餛飩,在原有的基礎上,把底湯的海鮮佐料換成祕製的酸菜沫。
酸菜的微酸,讓餛飩的鮮味被激發,一口餛飩加上一口酸菜底湯,非常開胃,感覺整個身體都跟著充滿了能量。
喜歡重口味的可以直接在酸菜餛飩里加上一勺辣椒,瞬間就變成酸辣口,湊近就能聞到一股辣椒香,舌根也開始翻湧口水。
麻、辣、鮮在底湯裡混合,味道非常濃厚,伴隨著細膩不柴的肉餡,一起緩慢的擊打著味蕾。
#03
新店單憑老味道陪我們一程。
城市各個街道藏著很多美食,在城市的發展中,新老店鋪會不斷更迭,但是無論新舊都一定會有讓你印象深刻的那一家。
就像這家新店,雖然沒開多久,卻憑著一顆匠心開始在更多的人心中紮根,想要陪伴大家走的更久。
打扮時髦的姑娘和穿著睡衣的大爺,擠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餛飩吃的不亦樂乎,這大概就是想要堅持的理由。
“我知道認真做一件事情很難,以前我很喜歡玩,浪費了時間、消耗了身體,雖然做的時間不長,但現在生意越來越好,一天能賣一兩百碗了,很想堅持下去。”
無論以前做過什麼,此刻的四季香餛飩,就是他新的開始,單憑味道陪我們一程。
四季香餛飩
地址 | 樊城區鐵路大院新華路小學隔壁
營業時間 | 06:00--22:00
/
不講時長只講味道
•END•
-
1 #
-
2 #
他家的湯底不錯都喝完了
-
3 #
高中的時候鐵路大院好多好吃的
鐵路大院那邊小吃挺多的,但是你說讓人念念不忘的好像沒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