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在中國這幾千年的文化當中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民以食為天,吃這件事情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無比重要,但是因為地域面積比較廣,所以文化在飲食方面差異也很明顯,尤其是南北差異大。就拿最普通的小吃來說,可能有些小吃北方人喜歡,但是南方人根本下不了口,而有些食物可能南方人喜歡吃,但是北方人格外嫌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就是幾款出了本地就混不下去的美食,北京佔了仨。
豆汁
北京豆汁,大家平時喝的豆漿都是顏色發白,和純牛奶一樣,喝上一口滿滿的大豆味,在嘴裡面都是谷香味,而且放上糖之後,和飲料差不多,非常的好喝。那你可就錯了,你認為豆汁就是豆漿的話那可就真的太天真了,其實就像是臭豆腐榨汁,第二口仔細回味一下就像是菜市場賣魚攤邊井蓋掀開的那股味道”!
北京炒肝。說是炒肝,其實裡面不光有肝,還有豬腸。而且做法也不是用炒的,而是用煮的。一份合格的炒肝,其實就是豬腸和豬肝的混合體,然後上面淋著蒜醬、蔥花、口蘑湯,最後以澱粉勾芡,出鍋之前還淋上蒜泥。吃炒肝的時候不能用筷子和勺,要沿著碗邊小口吸溜著喝,肝、腸和湯汁一起吸進嘴裡,還帶著一股濃郁的蒜香。注意,炒肝的標配是豬肉大蔥餡包子,這樣的早餐,隔著螢幕都覺得味道濃郁,恐怕能接受的外地人,應該不會太多了吧。
麵茶
麵茶,最後一個沒辦法離開北京的早餐,是麵茶。麵茶的主要材料是小米麵,磨的細細的小米麵先熬成糊,熬的時候加點鹼,能讓其濃郁綿密的口感瞬間提升一個level,麵茶熬好盛到碗裡,再淋上一層芝麻醬,最後再以芝麻點綴、椒鹽調味,一碗合格的麵茶就誕生了。麵茶讓很多北京人愛到欲罷不能,可是對於外地人來說,早餐吃麵茶,未免太過粘膩了。
南方還有兩個早餐,一樣是出了老家就很難存活了。一個是廣東的腸粉。一碟軟糯的腸粉費時費力,米漿恨不得現磨現用,開足馬力幹半宿也只夠賣一個早上的。而廣東人卻又不鮮不食,裡面的材料稍微有差池,都會影響到一份腸粉的味道,用不了兩天就會關門倒閉。所以腸粉的製作工藝決定了腸粉並不能大批量生產,而這種限時限量的做法,卻又正好符合廣東人的小飯量。腸粉出了廣東,在南方姑且能有市場,但是一旦到了北方,分分鐘就被淘汰了。
還有一個是廣西的螺螄粉。每一個廣西人都是螺螄粉的忠實粉絲,粉糯、筍酸、湯辣,每一口吃下去都回味無窮。酸筍在脣齒之間,瞬間收緊了腰身,裡面的湯汁隨即迸發出來,鮮酸濃郁結合在一起,偶爾咬到一顆花生米,醇厚的脂香瞬間溫柔了整個舌頭。這一碗渾身散發著魅力的螺螄粉,卻給無數外地人帶來了深深地傷害,每一個不懂它的人在聞到螺螄粉的味道的時候,都會懷疑“這層的廁所是不是被炸了”!螺螄粉的“臭”其實來源於酸筍,但是它的魅力也正源於此。不懂它的人,只能聞到表面的臭,對於它的魅力,還需要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