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的,砂拉越我只懂茄汁面和幹盤面。吃了這裡的幹盤面,才懂吉隆坡的幹盤面誤導性有多大。美里的幹盤面,看來白白的乾乾的,其實淋上了豬油吃起來非常香,再配上豬肉碎和豬肉丸,簡單而美味。
而茄汁面沒試,試了茄汁滑蛋河。看起來紅紅的茄汁倒是不會加太多,只能吃到少許甜味兒,倒是鍋氣非常非常夠!據說這家有獨家的馬尼菜炒米粉,下次有機會要試。
說到馬尼菜,東馬人的馬尼菜不煲湯也不入板面,而是炒蛋。馬尼菜炒蛋是東馬的家常料理,是很人記憶中祖母、媽媽的料理。他們的馬尼非常嫩,和蛋同炒帶汁很滑嫩。
米丁midin是砂拉越的特有野菜,它長得很像蕨菜(paku-pakis)味道也像但口感更嫩,一般清炒、炒蒜或炒紅酒,非常脆口。這是最讓我念念不忘的砂拉越料理,可惜又是西馬沒有的品種,甚至在沙巴也沒吃過。
沙拉越叻沙也很有名,但對我這”深度檳城白咖哩中毒者”,自從吃過檳城牛幹冬街白咖哩後,就再也無法愛上其他區域的咖哩(南馬人稱”叻沙”)了。沙拉越叻沙就還好,但不會特別點它。
番茄酸菜魚肉面,是美里很常見的組合。
這是美里版的nasi banjir(誤),其實是咖哩飯,都配白斬雞、三層滷肉和叉燒,再淋上一大勺的咖哩湯。咖哩湯並沒有任何湯料,單喝很鹹,配飯剛剛好。
美里近海,當然也有平靚正海鮮,這裡的海鮮好吃,但更吸引的還是其他西馬沒有的美食。
砂拉越的彩虹蛋糕kek lapis,精緻得像藝術品,還會依據口味分配不同顏色,棕色的是巧克力、綠色的是薄荷、土黃的是榴槤等等。蛋糕的味道大部份來自其粘合劑(巧克力、果醬或調味糖醬),薄荷口味很不錯,買來當手信好看—如果你不嫌棄色素的話。
同為婆羅洲,砂拉越同樣也有不少原住民料理。這家是Kelabit族開的經濟飯店,各種華人熟悉的食材,卻以不同組合或烹飪方式呈現:豬腸炒黃梨、炒豬肉鬆、炒木瓜莖、番薯葉切絲清炒等等,除了普通白米飯,這裡還是一種Kelabit族的傳統葉包飯nuba laya,米粒已被壓碎成糊,再裹入大片葉裡蒸熟,吃起來很Q,像在吃糕配飯。砂拉越原住民料理,是我想再探索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