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做和菓子是一種修行。

說起吃,全世界都在羨慕中國,而在中國生活久了,你就會發現“吃”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很多人都遇到過在市場面對琳琅滿目的攤位卻不知道該買點什麼的尷尬。中中國人之於吃,似乎有著一種天然的選擇困難症,可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美食是很少接觸甚至不曾了解的。如果這個十一還沒打算好去哪裡玩,不如在家試著學做一些沒有接觸過的美食,比如和菓子。

“人一輩子總要吃飯,就算學完不用,也可以讓自己吃得好一點。”抱著學手藝的想法,三十出頭的凌琳辭去了工作,一個人跑到國外把法餐、甜點、麵包、巧克力、翻糖學了個遍,最終選擇走上了製作和菓子的道路。

作為茶間的陪襯,製作和菓子有自己要遵守的獨特規矩:“不能甜過幹柿,不能好吃過茶。”凌琳說菓子是茶道里的輔助,所謂過滿則溢,太好吃或是太華麗就會喧賓奪主,影響茶本身的味道。在她眼裡,生活也是如此:“做人也一樣,要安守本分,找準自己的位置。我以前的工作環境比較追求激進,也不是說不好,但到了一定程度,我發現不去冒頭壓過主角反而是種細水長流的做法。”

作為一名曾經的996式員工,雖然凌琳原本的工作職位不錯,但一直這樣困在原地,任憑誰也不會甘心。在她看來,做和菓子能給自己大量獨處的時間,磨鍊技術是一方面,主要是能夠安靜下來修身養性,與自己溝通。

凌琳說她心目中最適合用在茶間的和菓子,應該像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姑娘。比起做一些驚豔高階的作品,讓人舒服得體才是最深刻的體驗。所以她在創作時經常提醒自己,要講究順應自然。現在只要給她一塊50g的麵糰,她就能用簡單的形象把四時的意境刻進其中。

春之“櫻扇”,夏之“清泉”,秋之“紅楓”,冬之“水仙”

凌琳對自己的每個作品都非常重視,她會為每個作品都配上菓銘,以此來呈現自己想表達的意境。這些菓銘有的是在做之前就想好了,有的是做好後看著菓子的形象再去起名,也有在製作的過程中突然來了靈感。這些菓子看上去素淡清雅,可一旦配上菓銘,就顯得韻味十足,即便不與茶藝配合在一起,也精緻得如同藝術品一樣。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菓文化,凌琳曾經舉辦過兩次菓藝個展,兩次器菓聯展。這也是國內第一次有人專門為了點心舉辦展覽,畢竟點心如果暴露在空氣中,時間久了就會幹燥開裂,失去原本的樣子。凌琳說她希望人們看到的是關於和菓子的一個全新角度,比如“一期一會,世當珍惜”。為了能更好傳播菓道文化,她也經常做一些更符合現代人心態的作品,比如迪士尼系列,或是做些比較討好老人的迷你壽桃。她說自己所做的還談不上傳承:“授業解惑才叫傳承,我所做的更多是傳播。”

除此之外凌琳還嘗試在味覺上進行突破。因為自己喜歡生薑芒果的馬卡龍,所以也試著做出一樣味道的和菓子,於是就有了白豆基底的生薑芒果餡料。這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愛好,也是為了讓那些經常詬病和菓子口味單一的人們看到,和菓子也有更多的可能性。

凌琳說從本質上來看,和菓子是一種奢侈的食物,它和法國料理有一定的相似處,做出來不是為了吃飽。她在學習法餐的過程中發現,奢侈的東西不一定實用,而是要在精神上追求滿足,所以一定要做到極致的精緻。正因如此,除了和菓子本身必須精緻,凌琳對盛放的器皿要求也很高。在她看來,如果對自己做的東西要求高,那對配套的要求就也會很高,“器皿和菓子是相輔相成的,是一個完整的呈現。”

“當心有所屬,有了全情投入的方向,生活其實可以非常樸素簡單。”凌琳說自己很少和別人比較,而是將更多精力放在對自身的關注。在她看來,心態非常重要,而做和菓子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能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一餐一食都是修行。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女廚紅酒做6菜打動男主。用酒烹飪美食講究多,可別用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