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癮還是紅燒肉
——陳年舊事耳順瑣記之九
陳昌華
古往今來,無論家常便飯,還是大宴賓客,紅燒肉都是一道許多人愛吃的菜餚。它肥瘦搭配,做法簡便,味道濃香,吃著過癮,深受許多食客的喜愛。南方的紅燒肉略甜,北方的紅燒肉略鹹,但做法都差不多,吃到口裡怎一個噴香了得。
關於紅燒肉的典故,最著名的當屬蘇東坡發明的“東坡肘子”,儘管它不是用傳統的五花肉烹飪而成,卻是正宗的紅燒肉家族一道最令人垂涎的佳餚。而源自湖南韶山的“毛氏紅燒肉”更是因了毛澤東在戰爭年代不可多得的補腦解饞而傳為佳話,風靡全國。
在中國的各大菜系裡,關於豬肉的不同吃法多了去了,但任何一種恐怕都比不上紅燒肉這麼普及、實惠、解饞、過癮。尤其對曾經餓過肚子的我們這代人而言,更是感同身受。
我家兄妹五人,小時候能吃一回改善生活的紅燒肉頗為難得。姥姥和媽媽做紅燒肉的手藝都不錯,我們哥幾個一到吃紅燒肉的時候就眼巴巴地盼著,為了多吃一塊饞兮兮地爭來搶去,現在想來,不免唏噓不已,萬分感慨。
下鄉的日子,難沾葷腥。實在饞極了,就跑到公社所在地的小飯館,狠狠心要兩碗燴菜,雖沒有紅燒肉好吃,卻著實過了把嘴癮。回城的第一站,我招工進了澠池鋼鐵廠,終於吃上了食堂大鍋燉的紅燒肉,比起老媽做的味道差了不少,卻深深感到比起清湯寡水的下鄉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
隨著年齡增長,講究健康均衡的營養搭配,早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吃素已成為自覺不自覺的選擇。過去在家改善生活和下飯館必吃紅燒肉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多年生活成自然,有時在外聚餐,難免還想點紅燒肉,立馬招致老伴和孩子的反對,摸摸日漸凸起的肚腩,不由一聲苦笑,紅燒肉儘管好吃,卻是到了多吃蔬菜少吃肉的年紀了。
俗話說,“櫻桃好吃樹難栽”,紅燒肉想做好也不容易。最近和老同學張軍鋒在一起聚會,他想露一手做紅燒肉,沒曾想水放得太多,變成了燉肉。我一看趕緊補救,放了一些豆腐和白菜,變成一鍋燴菜,味道也還湊合。
憑心而論,如果吃肉,我還是最愛吃紅燒肉,那色、那香、那味,實在叫人入口難忘。儘管網路上有那麼多養生之道鋪天蓋地,不斷告誡我們老來不宜,但我還是愛這一口。
也許,這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2019年6月23日
圖片選自網路
(陳昌華,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協會員。曾任洛陽市文聯副主席,中國寶安集團品牌部部長,《寶安風》雜誌社社長。現任深圳市出版業協會企業報刊專業委員會榮譽會長,深圳市文學學會詩歌委員會祕書長。
著有詩集《印象與烙印》(兩卷)《旗幟詠歎調》《深圳編年詩》,文集《企業常青藤》。主編專著《中國企業報刊大全》,詩集《詩路花語一一洛陽七十年詩歌選》。執行主編《平樂正骨史話》,執行副主編《深圳十大文化名片》
出任五集電視劇《貼廓巷56號》編劇、製片主任,十八集電視劇《白居易》製片,電影《硯床》製片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