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食物,或許就是為夏天而生的。
環抱著酒糟的香味,送入冷藏室冰鎮過後的糟滷,是屬於江南地區的解暑恩物。
琥珀色的湯色裡,匯聚了冬瓜的清潤、甘甜,一口沁入喉嚨,舒爽無比。
冬瓜茶,是臺灣人、福建人的降溫利器
甘草汁浸沒水果,再撇上一把南薑末、酸梅粉,搖晃均勻。
甜、酸、鹹相擁之後,清甜回甘,染著涼意就往鼻子裡鑽。
一份甘草水果,便是潮汕人溽熱裡的涼風。
南方人的夏天,從小吃、冷飲上看,可以說是多姿多彩。
北方人的夏天也不甘示弱,他們連主食都很清涼。
炸醬麵撈出來過個涼水,醬肉一碼,攪和開來,明媚的清爽在舌尖依次排開,這就是北京人的夏天。
同樣與冷吃麵結下不解之緣的北方城市,還有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冷麵主導著他們的三伏天,穩坐著消暑解乏、提振胃口的頭把交椅。
切薄的醬牛肉一鋪,再碼上黃瓜絲、西紅柿、辣白菜、溏心蛋、梨片或蘋果片,澆上冷麵湯,就能迅速解決一餐。
除卻這清湯原味的吃法,當地還流行另一種湯底——
濃醇的乳白色豆漿傾倒而下,麵條勁道,輔料香綿,吃起來猶如小份版冷吃豆乳火鍋。
這一種冷麵藉由湯底命名,叫作“豆漿冷麵”。
第一次聽說有豆漿冷麵這種搭配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啊?”(不解)
隨著唇齒咀嚼,印象隨即扭轉,從牙縫裡擠出“哇哦!”(驚喜)二字。
清涼的豆漿將食材瑩潤,所到之處,無不透著馥郁的豆酯香味。
每一根冷麵都裹足了風味,猛地嗦上一口,奶奶乎乎地在舌尖上暈開一陣清涼。
吃著吃著,勾起一勺湯汁往嘴裡一塞,碎冰伴著“咔噠咔噠”的聲響迅速化開。
神經末梢被這麼一激,“突突突地——”跳起了踢踏舞。
整個人一邊縮著牙齒一邊哈氣,只覺得有趣又上頭,昏昏沉沉的夏日一下子就被喚醒。
可以這樣說,豆漿冷麵的做法,只是在原味冷麵(可戳)基礎上“換湯不換藥”。
主食,傳統經典的配搭依舊是蕎麥麵,健脾消積的同時還能輔助減脂。
現如今,也有人用小麥面和玉米麵替代,口味上不再單一。
至於冷麵的配菜,都很隨心。
冰箱門一拉,有啥放啥,完全合乎了咱們懶人快手、簡單、多樣的全方位需求。
關鍵之處,更多在於湯底的製作。
延吉的豆漿冷麵一般要用豆漿、豆渣、花生打成順滑濃稠的湯底。
我靈機一動,直接用即食內酯豆腐+花生醬來打。
省去了浸泡豆子的麻煩,打出的汁水照樣鮮醇濃郁,豆腥味全無。
說起來,這個做法還是我平時做早餐的經驗之談。
想喝豆漿但忘記提前備材,攪拌機加入即食內酯豆腐、飲用水,便能立馬做好。
比起用黃豆打出來的豆漿,它的豆酯香味更加醇厚,平日裡你們也可以嘗試看看哦~
- 豆漿冷麵(內酯豆腐版) -
[ 食材 ]
內酯豆腐(可即食)300g 蕎麥麵250g 黃瓜半根 西紅柿1個 雞蛋1個 花生醬1大勺 鹽1小勺 糖2小勺 熟芝麻適量
此配方為2人份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譜 ]
1.黃瓜切成細絲、西紅柿切成片
2.鍋中燒水,水開放入蕎麥麵燙1分鐘撈出過冰水,瀝乾水分備用
3.料理機中放入內酯豆腐、1大勺花生醬、1小勺鹽、2小勺糖、100ml涼白開打成細膩的豆乳
4.碗中放入蕎麥麵、青瓜絲、西紅柿、溏心蛋、冰塊,澆上豆乳撒上熟芝麻,豆漿冷麵完成
經過冰塊鎮靜的面與豆漿,冒著絲絲涼煙上桌。
清涼的豆香、麥香順著鼻子爬進心裡,整個人都舒展開來。
浸浴著稠滑的豆漿,所有食材加了一層濾鏡,多了十分好吃。
綿密、沁涼、彈滑各佔據舌尖一角,味蕾被攪亂了思緒,最終陷入了奶乎乎的溫柔鄉。
用豆腐攪打出來的豆漿,稠滑到可用來當蘸碟。
多擠一抹煉乳下去,帶出奶香、甜香,蘸著炸物吃,可別提有多爽快!
感謝在這悶熱的三伏天,撞見了太多太多來自天南地北的解暑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