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8月4日,農曆七月初七,又是一年七夕,作為中國的傳統情人節,這一天,不少朋友應該會和愛人好好慶祝這個特殊的日子。

七夕又叫作乞巧節,傳說為了紀念牛郎和織女一年一次的相逢。織女是天女,主司瓜果、絲帛和珍寶。乞巧節的食俗主要是擺設“巧果筵”,包括花糕、花點、花瓜、花果。除此之外還有用餃子、餛飩、麵條和油果子等做節日食物,統稱為巧食。

1.巧果

七夕也有應節食品,其中最出名的一種叫作巧果。浙江的杭州、寧波、溫州等地的人們會在這一天做巧果。

巧果主要用油麵糖蜜等做成,把白糖糖漿和麵粉、芝麻一起和好,拌勻後攤在案板上捍薄……再經過油炸等一系列工序。

巧果種類極多,可以做成剪刀、梨、茄、瓜、小雞、小豬、獅子、金魚、蛙、蟹、蝦等各種模樣。

在上海,崇明人以麵粉加糖水揉成粉團,然後擀成薄皮,切片後放入油鍋煎炸,成為香脆食品,俗稱“吃烤”。

2.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巧節時間跨度為兩天七月初六烙巧果,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巧芽面的主食是豆芽和麵條。吃巧芽面,愛情也許就會發芽。

七夕前幾天,將綠豆小麥等浸於瓷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它能獲得巧意。

在廣州,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3.巧飯、餃子、巧餅、油飯

北方很多地方,七夕這一天要吃巧飯。如山東鄄城、曹縣一帶吃巧巧飯、包餃子,七個要好的姑娘湊在一起包餃子,包進去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吃到銅錢的生財、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很快婚嫁。這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河南新鄉一帶的姑娘也會包餃子、烙餅、擺麵條湯和新鮮瓜果,數目都是七,來祈求織女送巧。

山東膠東一帶,姑娘們製作牡丹、蓮、梅、蘭、菊等帶花樣的餅饃食品,稱作巧餅。福建邵武地區,七夕節也做麵餅,亦稱為巧餅。

福建廈門地區,除了用鮮花和瓜果祭拜之外,還做油飯和“七孃媽亭”來祭織女。閩南還有習俗要在七夕這一天吃石榴,煮蛋、肉和紅糖糯米飯。

4.巧果(五子)

在七夕節當天少女、婦女都會提著新鮮的水果和“五種巧果”去拜織女。這裡的巧果包括花生、桂圓、榛子、瓜子、紅棗五種寓意吉祥的食材。

5.巧酥

巧酥是傳統名點之一,最早製作巧酥是為了慶賀牛郎、織女農曆七月七日鵲橋相會,同時也是為自己祈求幸福。

七夕節,古代民間的很多糕點鋪子都會製作出於“織女”、“牛郎”形象的酥糖,並稱之為“巧人”或者“巧酥”,售賣時稱為“送巧”。現在還有很多地方保留著這個傳統習俗,用油酥麵包上豆沙餡、五仁餡、蛋黃餡、水果餡、香腸餡等烤制。

6.瓜果

在七夕節當天人們選取時令水果,用刻刀將瓜果雕刻成花、鳥等象徵吉祥的圖案,人們將這種瓜果稱為“巧瓜”。

湖北鄂州武漢一帶,吃各種土產小吃,特別是菱角,稱為咬巧,還會吃花生和棗子。在廣東四邑,七月七晚上,家家戶戶在院裡設好案几,擺上供品,因菱與靈同音,供品中菱角是必不可少的。

7.麻老

閩西地區人們喜歡在七夕吃一種叫作麻老的東西。龍巖人把麻老視為七夕的乞巧之物,它象徵忠貞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也象徵“財丁兩旺”。在龍巖,父母會在每年七月初七前幾天必須購買麻老贈送女兒。尤其是嫁後第一年,要用小籮筐整擔挑送,親戚朋友在七夕前也大送麻老。

麻老主料為糯米,經過老師傅巧手製成“米香”,以白糖、麥芽糖煮熟,澆以豬油,調入“米香”,配以蔥花、花生等,快速壓制切片即可。

8.南京

在南京,老南京人過七夕有個獨特的風俗:吃江米條。用糯米麵加上豆粉和麥芽糖水製作而成,搓成長長的圓條,放到油鍋中炸熟。最後再裹上白糖。

9.蠶豆

蠶豆諧音“纏豆”,“分豆結緣”是福建沿海地區七夕節特有的習俗。

這天鄰里、朋友之間相互贈送蠶豆並在月色下吃蠶豆聊天,以作結緣紀念。吃完蠶豆以後就不會吵架,之前的積怨也隨之煙消雲散。正在熱戀中的男女也會同吃一把蠶豆,寓意把好事緊緊地纏住,永不分離。

10.吃雞

這個傳統在江南地區尤為顯著,在浙江金華、武義一帶有七夕殺大公雞的民俗,傳說是清早沒有雞報曉,牛郎和織女就可以永遠不分開,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

你的家鄉七夕會吃什麼呢?

6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建議男士們三伏天少喝冰啤酒和擼串,多吃這4樣,補腎益氣才有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