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俗稱“鬼節”,道教稱其為中元節,而在佛教被稱為盂蘭盆節、佛歡喜日。
盂蘭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譯,直譯過來就是“救倒懸”。“盂蘭”是倒懸的意思,倒懸就是頭向下吊著,佛教用其形容苦厄之狀。盆是盛食物的清淨容器,一切碗缽都稱為盆。
▲ 赤峰康寧寺盂蘭盆節大法會
盂蘭盆,就是用種種乾淨的碗缽盛種種淨潔美食,供養十方僧眾,能救累世父母猶如倒懸之苦。倒懸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起來,叫作盂蘭盆,就是“救倒懸盆”的意思。
▲ 普陀山普濟禪寺盂蘭盆法會
佛教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
關於盂蘭盆節的來歷,佛經《佛說盂蘭盆經》中有著清楚的記載。
書中提到: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目犍連,得到六種智慧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即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目犍連十分傷心,於是用缽盛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目犍連無奈,哭著請求世尊幫他救救的母親。
世尊說:“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眾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裡,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依靠他們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親。”
目犍連按照世尊的指點去做,他的母親果真脫離了餓鬼道。
開頭說過,明天也是佛歡喜日,這裡的佛指的是釋迦牟尼佛,那他為什麼要在明天這個節日裡大喜?目犍連的母親脫離餓鬼道之後,世尊還補充了幾句非常重要的話。
他說:“從今往後,一切佛弟子行孝道時,都可以在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備辦上好的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世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這裡涉及到一個知識點,就是僧自恣日。在古印度,夏季的雨季長達三個月,於是世尊訂下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安居期。在此期間,出家人禁止外出,大家要聚居一處精進修行,稱為安居。因為雨季期間,草木、蟲蟻繁殖最多,恐外出時,誤傷害生靈,而遭世人譏嫌,因此禁止外出。
而僧自恣日是安居期最後一天,僧人先自我檢討身、口、意三業,然後再請其他僧眾檢舉自己在修行過程中,見、聞、疑三事上,有沒有犯錯?最後以發露懺悔,將自己以前身口意做的罪業罪障,毫無覆蓋掩藏的公開表露呈現在三寶或者大眾面前,改過自新,回覆清淨。這就是僧自恣日。
弟子們經過三個月的閉關修行,都要在這一天向“老師”釋迦牟尼佛報告自己的修行成果。你說,他能不高興嗎?
佛教的盂蘭盆節,有兩層涵義,一是提倡孝道,無論父母在世或已逝,都要行孝,做善事;二是提倡眾生要供養出家人,累積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