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今天,講一個愛國至深的名人故事。

他是享譽世界的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

這位在現代建築的歷史上被稱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的建築泰斗,

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貝聿銘1917年4月生於廣州,原籍江蘇,祖上貝家是吳中人才輩出的名門望族,在金融、醫藥、銀行多個領域均有地位。

貝聿銘祖父貝理泰就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而貝聿銘父親貝祖詒則是中國銀行的行長。

貝氏全家福(左一是貝聿銘)

貝聿銘小時候先是在廣州成長,而後,他的父親被任職香港中國銀行行長,於是,貝聿銘全家遷居到了香港。

貝聿銘年少時與家人的合影 左一

在貝聿銘10歲的時候,全家又遷回上海。

一直在他18歲前,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上海。

當然,他也會抽很多時間,回到蘇州,在自家園林(獅子林)玩耍。

他的童年既豐盛也多彩,更是充滿了中國傳統文化。

也許,也因此,愛國情結,成為一種執念,貫穿了他一生。

少年時代的貝聿銘,在獅子林

貝聿銘在18歲登上了前往美國的輪船。

他先是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學院學習,然而,貝聿銘對當時過於傳統保守的賓大建築系頗為失望,僅僅兩週之後轉到麻省理工學院,碩士時是選擇當時建築思想更為創新活躍的哈佛,拜讀於當時作為建築學系主任的格羅皮烏斯門下。

就讀碩士期間就創作出極具設計感的上海藝術博物館,融合了東西方的設計,被格羅皮烏斯稱之為“我見過的最精緻的學生作品。”

年青時代的貝聿銘 右一

從哈佛畢業後,貝聿銘開始了自己的建築職業生涯,貝聿銘的設計才能,可謂是極出眾,創作了多個知名建築項目,且獲獎無數,得到了美國建築同行的高度認可,甚至在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還把當年定為“貝聿銘年”。

貝聿銘與玻璃金字塔

只是,在貝聿銘內心深處卻始終有一個遺憾,那就是一直沒有在中國的土地上,設計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建築項目。

然後,他終於等來了機會,1982年的時候,香港中銀大廈籌建。

他父親是中國銀行的行長,再加他卓越的建築名聲,他拿下這個項目輕而易舉。

這個項目,他決定要出彩完成,因為意義實在是太重大。

其一,父親貝祖貽是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的創立者之一,此項目不出色,似乎也無法向父親交代;

其二,也是最關鍵的,1997年香港將會迴歸祖國,中銀大廈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座建築,更象徵著香港美好的未來前景。

而生於中國的他,在中國土地上創造出讓世界矚目的建築作品,是他的責任也是使命。

只是,當時港英政府撥給中銀大廈的位置,是香港中環位置極小、交通較差、環境荒涼的一塊地皮。

而且,在中銀大廈選址相隔兩條街的地方,還有一座由英國建築設計師諾爾曼·福斯特設計的匯豐銀行大廈。

中銀大廈建成之後,業界同行勢必會將兩棟大廈進行一番比較。

然而,匯豐銀行大廈修建時有龐大的10億美元預算作後盾,中銀大廈的建築資金卻只有1.3億美元。

如何讓中銀大廈在香港中環的眾多高樓間脫穎而出?

如何讓中銀大廈外形獨特、壯觀,又富有生命力?

頂著巨大壓力的貝聿銘,終還是因童年的經歷與遇見而迸發出靈感:

他小時候常在園林玩,園林裡的竹子不但筆直挺拔,還象徵著希望、節節高升。

在他設計中銀大廈時,他認為竹子最能代表華人,最能代表祖國,在即將回歸祖國的香港的土地上,建造摩天大樓,運用竹節的概念,是最好不過的選擇。

於是,中銀大廈建築設計創意確定,從1982年到1990年正式啟用,落成歷經了近8年。

中銀大廈模具

中銀大廈可謂是實現了貝聿銘要在中國土地上創作出驚豔作品的目標,這幢大廈以霸氣大氣的外形和高尚深遠的寓意,成為了香港的新地標。

就連對手匯豐銀行大廈,在中銀大廈啟用後,都顯得相形見絀。

香港中銀大廈

據說中銀大廈落成後,匯豐銀行業績突倒退,股價一落千丈!

為了化解中銀大廈外形如刀的“刀刃”帶來的殺氣,匯豐董事局找了風水大師為匯豐銀行大廈佈局,先是在大廈地下大堂做了個電扶梯,形成“龍吸水格局”,然後又在樓頂擺出兩門大炮,炮身長十米有餘,炮口赫然直指中銀大廈,與中銀形成“刀炮之戰”,以圖化解中銀的“殺氣”。

就在中銀大廈與匯豐銀行“刀來炮往”的博弈中,香港政府又把兩家銀行中間的空地賣給了李嘉誠,李嘉誠計劃在這裡建造自己的集團中心大樓。這可讓李嘉誠煞費了苦心,一面是三稜尖刀的中銀大廈,另一面則是坦克大炮嚴陣以待的匯豐銀行,這中間的樓該如何蓋呢?

最終在風水師的建議下,將中間棟樓設計成為四方臺盾型,高度上也巧妙地避開了“刀炮”相對的位置,也抵擋了外部的傷害,並且全部使用的防彈玻璃,於是長江集團中心大廈也拔地而起。

中銀大廈、匯豐銀行大廈、長江集團中心大廈、這三棟大廈一直是香港維多利亞港最亮麗的風景線。

中銀大廈、匯豐大廈、長江集團大廈

貝聿銘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在當時嚴苛的地理環境和重重壓力下,實現了華人自己設計高樓的願望。

時至今日,猶如竹節一樣節節攀高的中銀大廈,依然矗立在香港最中心的地方,充分展示了“華人的雄心”。

而後,貝聿銘又先後接手了中國這片土地的北京香山飯店,蘇州博物館新館,澳門科學館等世界矚目建築項目,每一個項目都精妙絕倫,獨具匠心。

北京香山飯店

蘇州博物館新館

上圖為澳門科學館

他把他的遺憾轉化為一個夢想,並漂亮實現了。

他給三個兒子分別取名,“定中”,“建中”,“禮中”,寓意安定中國、建設中國、禮儀中國。

他無時不刻都牽掛著故土,每當在國外被問及是哪裡人時,他總是自信又驕傲地回答:“我來自中國蘇州。”

他投身建築事業70年,美國雖是他的事業起點,也大部分時間都在美國,而他的設計項目更是遍佈中美法德等全球各地,但他在《築夢天下》說:

“對我來說,中國印記從未完全消失。現在我在美國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覺得自己是華人。不是很怪嗎?我給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內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貝聿銘回蘇時與貝氏親友的合影

對貝聿銘而言,他的家鄉中國,那裡的風俗傳統,那裡的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甚至於時令美食,如此種種都浸潤在貝老先生的生命裡,並根扎於他的靈魂裡。

曾有人評價貝老:“貝聿銘是一個難得的跨文化樣本,他從東方和西方兩種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華,又遊刃有餘地在兩個世界裡穿越。”

貝聿銘獲終身成就獎

從法國巴黎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

到卡達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再從香港中銀大廈到北京香山飯店,蘇州博物館,

貝聿銘用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

傾其一生,

向世人呈現,

最美、最極致的設計。

也向世人展現,

最恢宏,最柔韌的華夏文化。

謹以此文致敬大師——貝老!

我們與貝老有著同樣的情懷: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還在種花家!

7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屬鼠的人,再過26天真愛來襲,收穫意外驚喜,遠離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