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在字典中的有兩個解釋:
一是,長大,長成;二是,向成熟的階段發展。
都含有變化的意思。
就是說,事物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了新的狀況,不是簡單在原地打轉。
努力的著力點不正確的話,
就會在原地空轉,即使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只是純粹消耗。
1
不同視角
什麼才是突破?(真正的成長)
有新的界限,不同的視角。
比如觀察房子的三層視角。
第一層視角。
使用的知識結構:房子、大小、高低。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小房子、大房子、高樓大廈。
第二層視角。
藉助的知識結構:建築專業知識。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梁、柱、磚頭、水泥、膩子粉、門、窗,拆得支離破碎。
第三層視角,
利用的知識結構:在建築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加上對自然的認識,個人經歷的感悟,以及不同事物之間組合的把握。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空間感、舒適度、燈光佈局、整體協調。
同樣的東西,儲備的思維認知不同,得出的結論千差萬別。
大多數人做事,看著很努力,
行動沒有章法。
這樣容易被習慣的東西,所綁架,一直待在舒適區。
2無界生長
如果要突破,需要刻意一點。
要麼刻意在一個方向發力,不斷深入式突破;要麼刻意接觸不同的東西,在廣度上拓展。
哪種方式更好?
沒有絕對的正確,能突破界限即可。
在一個行業,持續專精,還是很考驗耐心的。
“十年冷板凳”,不是那麼好坐的。
而且可能有另外的問題,只看到這個,視野會越來越狹窄。
在廣度上拓展,也不是那麼容易。
嘗試不同的東西,其實是在冒險,需要有勇氣來支撐。
人是習慣的動物。
大多數時間,為了保證安全性,處在熟悉的區域內活動。
可以在心理能承受的範圍,去嘗試。
嘗試久了,習慣之後,又有問題出現:習慣性嘗試,而難以深入,看不到真正的規律。
所以,沒有單一的方式。
多種方式,或者說不設置方式,哪個方向可以前行,就往哪個方向發力。
沒有界限的生長。
不過有一個標尺:往個人有利的方向,成長。
3模型思維
突破之後呢?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要突破很多東西,在突破之後,要及時總結。
什麼意思?
就是總結突破的方式,形成方法論,成為下一次突破的基礎。
方法論,也是一種模型思維。
同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案,用統一的模型來理解和處理。
能夠極大地簡化處理流程。
羅振宇說過一個案例,來解釋模型,特別形象。
他諮詢美食家傅駿:怎麼記住八大菜系。
傅師傅說,這特別好記,記住兩條線,他說沿海和沿江,沿海你從北邊往南邊數,北邊魯菜、蘇菜、浙菜、閩菜、粵菜,五個了,這是沿海。在一條線,沿江,徽菜、湘菜、川菜,長江上中下游各選一個代表,八大菜系。
看到這個案例,我也記住了。
雜亂的信息,有規律地排列出來,記憶就成了理解。
我們做任何事情,不管如何計劃,都會意外和各種細節存在,導致具體過程的雜亂。
只能不斷嘗試,試出結果來。
當結果出來後,後面不用再試一遍,把之前正確的路徑,整理出來就行。
這就是有模型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