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說明一點,所寫的事兒都是本人經歷和回憶,有的片段記憶模糊,導致描述有誤,還請各位指正。我的目的,就是通過文字找回點天津記憶,僅此而已。
正文開篇:
一場秋雨一場涼,天氣預報今天有雨,雨下來了,溫度也一定跟著降了。天冷了,就得吃火鍋。跟楊光裡曹大哥說的有錢就得吃腰子一樣。
關於火鍋,有些地方的叫法不一樣,廣東叫打邊爐,北京叫涮肉,過去的天津人更多的把涮羊肉叫涮鍋子。不是因為哏兒哥是天津人,就故意把天津話抬多高,反正天津的好多方言土語都是特別有感覺,嘛叫有感覺?就是形象!到位!比如蒸米飯不叫蒸米飯,叫燜乾飯,棒棒糖不叫棒棒糖,叫嗦了蜜一樣,詞兒很俏,帶著一股利索勁兒。
涮鍋子在天津正經流行起來,應該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後。在那以前,除了回族朋友外,普通天津人家裡面很少做牛羊肉,當時還曾經有關於牛羊肉是頂紋兒還是順紋兒切的民間討論,什麼燉牛肉放紅果,放橘子皮等等的竅門流行則是九十年代後的事兒了。
當年買羊肉片,是需要等的,而且時候不短,在那個沒有切片機、冰箱也不是流行家用電器的年代,你夾到鍋裡的每片肉,都需要案板師傅一刀刀的切出來,當時生意火爆的牛羊肉門店裡面,都得配備幾名切片師傅,不少師傅手上虎口位置都貼了橡皮膏,即便如此,磨出泡來也是常有的事兒。
關於肉,我不是特別有研究,當時的人們好像也不像現在這麼講究,什麼上腦、黃瓜條之類的。基本上買到的都是攤主直接推薦的。後來,有了各家店鋪自己製作的羊肉卷,圓柱形,外表一層塑料膜,買肉時,夥計從冰櫃裡取出,把外表薄膜退去一部分,然後上面蓋上一塊白布,左手按住,右手提刀,也是一刀刀的片,那個工藝流程好像木工的打刨花。肉片是粉白相間,一個個碼仔盤裡,切得差不多夠分量了,上稱一看,基本上都會補上一兩片兒,為嘛?招攬主顧,給顧客留下厚道的印象,希望你下回還來。
羊肉卷漸漸流行之後,在當時也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有的肉攤處理羊肉不到位,把筋兒都裹了進去,很多人吃了之後抱怨,“嚼不爛胡”,所以當時很多牛羊肉店招牌上都特別註明——“不吐核”。
關於蘸料,那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了,但基本上都是麻醬、醬豆腐、韭菜花、香菜、辣子油,還有一樣,就是蝦油,別小看這顏色發汙,聞起來甚至有點腥臭的蝦油,它和眾調料配伍之後,真的是讓味覺提升了幾個檔次,既遮蓋了羊肉的羶,又用鹹腥的海味給軟嫩的羊肉提了鮮,十足的點睛之筆。
關於飯館裡的蘸料,各家也有各家的小配方,有的配上點食醋、料酒,有的則加了白糖、生抽、蠔油等等,我有一次和二十五中對過的福子爆肚老闆娘聊天,大姐跟我說,早些年他們家經營涮羊肉時,調料有30多種,哎呦。姑且不論這30多種調料到底是嘛,就是讓我寫出來,都夠嗆。更別提調配了。
後來,隨著涮羊肉的漸漸走入家庭,部分調料企業抓住了這個難得商機,推出了袋裝涮羊肉調料,而後,像恩來順、東來順這些知名涮羊肉品牌也陸續推出了以店名為品牌的袋裝料。這裡面有這麼一段,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應該是九十年代中期的時候,有一個名為川崎的上海調料品牌大舉進軍天津市場,電視報紙廣告連綿不斷,“火鍋配川崎溫馨我和你”的廣告語也是深入人心,在這種強大的資訊攻勢之下,人們也確實接受了這個揭蓋即食,一人一碗的新型調料。
後來的那幾年,天津本土品牌大宇崛起,以更適合天津人的口味搶佔了高地,川崎在天津的銷量逐步下滑,而後逐步消失,倒是這兩年,又有了川崎的銷售,還是老包裝老味道,就是麻辣口味的,也帶著絲絲甜膩。前兩天吃了一次,回憶還在,但現在的我,已然不適應了。(多說一句,關於大宇,可以開袋即食,其實,再加點家裡洩好麻醬,味道更佳)
再說說涮鍋子的主料吧,首當其衝的是羊肉、搭配的則是青麻葉的大白菜、粉絲、凍豆腐,只此幾樣,這其中有傳統在裡面,也有客戶因素,那時候的冬天,除了白菜土豆,哪還有什麼菜能尋摸著呢?也是這簡單的幾樣,反倒是讓這火鍋吃的有滋有味兒,白菜清口、豆腐解膩、浸潤於鮮美肉湯內的粉絲,口感獨特又解饞。吃到最後,一人一個小碗,把鍋裡的湯盛出來一喝,熨帖。
有時候,我想想這火鍋的演變也好像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那個時候講的是交情,萍水相逢就好像那銅鍋裡填進去的清水,隨著彼此交往,感情越來越深,那一鍋熬煮了眾多食材與經歷的湯也是越發的濃稠與鮮美,到了最後還是可以彼此分享。
倒是現在的火鍋,開始就是濃烈奔放,可你會發現,它會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讓你一點點的削減興趣,以致到最後都不忍再撈、再吃、甚至再看。更快速的節奏,讓人們處理感情也多了武斷,少了耐心。
關於火鍋與酒的搭配,上了歲數的人還是喜歡白酒。
而八十年代天津最流行的品牌之一,當屬直沽高粱,在很多老天津人的眼裡,當年的直沽高粱就是頂級好酒,堪比茅五劍,其風靡程度,和現在的白牛差不多,不同的是,當時的直沽高粱是純糧酒,而白牛是嘛?您看看標籤就明白了。
可能有的朋友會提到佳釀以及蚌埠白,滄州白(楊義相聲《歌廳軼事》中提及過),那也是以後的事兒了。
可現在的直沽高粱歸屬哪?哏兒哥是真不知道了。
現在的青年人則多喜歡啤酒相伴,這一點上歲數的,總是看不慣,用愛喝酒的大哥的話講:喝一肚子水,嘎嘛呢?!
其實啤酒,老天津人也有自己的最愛,那就是綠瓶雪花12度。這個片段,我單獨摘出來,再寫。
關於吃火鍋的環境與氛圍,個人認為最愜意的,還是在某個冬日雪天的中午,一家人或是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在舊時平房的屋子裡,一邊是暖烘烘的煤爐,桌上是熱騰騰的鍋子,外面雪花飄飄,看玻璃漸漸泛上哈氣,慢慢結出冰花。眾人舉起酒杯,一飲而下。
電影《老炮兒》截圖
多少年後,那溫暖,也一直都在。
-
1 #
-
2 #
悶乾飯,嗦嘍蜜~太有感覺啦
-
3 #
大宇現在用花生醬已經不好吃了
-
4 #
介天兒必須涮鍋子
-
5 #
啤酒我上學那會兒,是萊格麗都千麥
-
6 #
記得小時候,我爸給我姥爺總是一箱一箱的買佳釀
-
7 #
燒餅,糖蒜,韭菜花!
-
8 #
我一直喝直沽,津酒集團的,唉,雪花飄飄喝著直沽,涮著羊肉,感覺不好找了!
-
9 #
啤酒不對,那會兒哪有雪花,那會兒是麗都、豪門
-
10 #
佳釀讓我記憶深刻啊!
-
11 #
天津話把名詞改成動詞了,燜米飯,嗦了蜜,燜和嗦都是動作,一下子就活了。
-
12 #
二十來年前,侯臺外環線加油站附近的老金、長青涮羊肉真不錯,一溜小平房,吃著真好,現在的老金差點事了,長青沒有了
-
13 #
這個月已經吃了三頓鍋子了
-
14 #
這樣,咱聊聊什錦鍋子。
-
15 #
雪花都是後來的,原來有天啤,五星,豪門,不過佳釀被玩壞了,有點可惜
-
16 #
以前的白菜都是青麻葉 還沒有北京白!小時候把肉片貼在中間烤糊了 然後挨頓打
-
17 #
您了介文章寫的真好饞滴我哈喇子都流出來了!嘛也別索了,打電話攢人,晚撒支鍋子涮起來!
-
18 #
美好的回憶!幸福的時光!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就穿棉!今個霜降!涮鍋子!走起!必須是紫銅鍋、炭火涮肉才對!食客注意!室內通風!祝福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