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為什麼是千鍾粟而不是大米或者小麥?今天我們享受著全球化的便利,不僅能吃到從南到北各種食物,還有東南亞的水果,日本的和牛,美國的車釐子等無數山珍海味。

近些年,許多高階中餐館又推出各種高階綠色食物,例如葵類號稱是當年聖人孔子吃的蔬菜。那孔子時代的人們主要吃哪些食物,跟現代人有什麼差別呢?

一、主食是粟米,而非米飯和麵食。

當時的人們一般一天兩頓飯,分別稱為朝食和晚饗,但大部分老百姓生活貧乏,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處於飢餓狀態。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當時吃的食物種類也較為匱乏,中原地區以小米(粟)為主,南方則以水稻為主。另外還有黃豆、毛豆、黃米(黍)、麥等。

主流的主食是小米(粟米),麥飯則是窮苦人家的選擇,南方人吃稻米更是被視為蠻荒落後。為什麼當時人們覺得小米比麥子好吃?明明在我們現代人印象裡,艱苦的八路軍才需要“小米加步槍”,而鬼子則是頓頓大米白麵。

現代完全去殼後的精製小米

去殼技術極為落後,只能靠舂米。粟米是相對來講是最好去殼的,但舂米仍然是非常辛苦的活,往往全家老小上陣,舂出的精米都捨不得吃,主要還是賣給貴族有錢人。麥子和稻米即使舂再久基本去不了殼。沒有去殼的麥飯,口感差,難消化還容易劃傷喉嚨,窮人當飯吃,有錢人則拿來“憶苦思甜”,貴族子女守孝時,往往象徵性地吃上一碗麥飯。

去殼技術不成熟,為什麼不磨成麵食?不好意思,中原地區的人們一直沒有掌握石磨技術,直到後來跟西域的胡人大規模技術交流之後才學會磨麵粉,因此隋唐之後才普遍吃上面食。

二、肉類、蔬果及調味料

春秋戰國時期的蔬菜主要有葵、藿、薤、這幾種,其中最多就是葵類。這也是現在商家把秋葵當作“高階素菜”來營銷的原因。實際上這些葵非常“原生態”,去高階餐館吃過的朋友都感覺口感跟吃野菜差不多,漢朝開始大力開拓西域引進了大量物種,葵就被逐漸放棄,當成“野草”了。

秋葵

春秋時期已經有不少水果,如桃、李、杏、橘、柿等,但沒有現在普遍能吃到的蘋果、香蕉等外來品種,所以古人做比喻的俗語也是“桃李滿天下”,而不是“蘋果滿天下”。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時的水果沒有經過一代代品種改良,跟現在大規模種植的改良品種差別很大,口感、味道都有很大的差距。

吃肉則是王公貴族的專屬,老百姓根本不用想。農耕民族沒有大規模畜牧業,想吃肉類需要野外捕獲,而打獵是一件非常耗費體力而又不能保證收益的工作,一般人三天兩頭捱餓,根本沒有條件和體力去打獵,即使是貴族人家,日常也是穀物為主,遇到節日才有牛羊肉、雞鴨魚等肉食。

調味料更是隻有鹽和梅。就連周天子吃的鹽,比我們今天所說的粗鹽還要粗很多,基本上等同於剛從鹽田或者礦井裡連同泥沙一起挖上來的鹽差不多。甜食方面,大部分地區沒有甘蔗,即使南方有也沒有工業化製取的蔗糖,想吃甜的要靠取蜂蜜水。另外,梅在宋代以前一直都是很重要的調味品,因此會產生“望梅止渴”、“青梅煮酒”這樣的成語。

那有哪些高階菜餚呢。《禮記》中有八珍:即淳熬(肉醬油澆飯)、淳母(肉醬油澆黃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牂(煨烤炸燉羔羊)、搗珍(燒牛、羊、鹿裡脊)、漬珍(酒糖牛羊肉)、熬珍(類似五香牛肉乾)和肝膋(網油烤狗肝)八種食品。

類似蓋澆飯的淳熬,不過當時沒有圖中的精米

炮豚即挖去內臟填入棗的烤制小豬

這些食物的烹飪方式都是煮或烤,沒有炒菜。當時只有動物油,而沒有芝麻、油菜花等植物油,而且也沒有耐高溫的鐵鍋。炒菜一直到宋代才大規模使用,但這在當時已經是最頂級的食材了,另外還有著名的楚懷王愛吃的熊掌之類的野味。

因此,我們應該感到非常幸運,生活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今天的人動不動想象穿越回古代,卻不知古人的生活不易。

12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製作西紅柿木耳炒雞蛋時,加入一樣配菜,鮮香味美孩子喜歡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