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由於食品的增加和運輸的加快,使得荔枝和甘蔗的食用遍及全國。其他食物也是如此。在一些城市,例如杭州和開封,還設立了專門的區域來銷售和分配這些食品。在這時還出現了行動式的塑膠袋——荷葉,它被用來包裹易腐爛的食物用,以方便人們從市場上把它們帶回家。
隨著食品數量和供應的增加,富人和窮人可以獲得更多種類的食物,因此他們開始瞭解食物的之間的差異,注重食物的品質。在這時,人們每天可以吃三頓飯,甚至有時一天可以吃多頓飯。在此時,零食也已成為人們喜愛的食物,有許多種類可供購買,特別是在夜市期間。
在宋朝,人們也擴大了肉類的使用種類。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了豬,羊羔,綿羊,牛和山羊的各個部位。甚至馬,兔,鹿,青蛙,魚和其他海鮮使用方式也有所增加。在宋朝初期,一些肉被製成發酵的糊狀物和調味料,但在元末和明朝(分別為1280-1368年和1368-1644年)之後,這種肉的使用量就下降了,並且最後幾乎消失了。但是在這樣做之前,人們喜歡從生的或煮熟的狀態中發酵出諸如黃麻雀,貽貝,螃蟹和豬頭等不尋常的食物。因為在元明時期和之後的時期,茄子,蘿蔔,姜,瓜,梨,柚子和大豆糊等食品都加入了發酵過程。但這些最終也都過時了。但是,在宋朝它們很受歡迎,這些發酵的肉,魚,蔬菜醬和調味料可與整塊或幾塊的雞肉,魚和其他動物性食物一起使用,味道鮮美。
宋朝食譜宋朝出版了一些食譜書。其中有一本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提供定量成分的食譜書——《吳氏中饌錄》,這本書是第一本提供比簡單的菜譜步驟的書,儘管它與現今的步驟中列出的方法相去甚遠。但有趣的是,吳氏的書中提供了“在爐子上烤”或“在它們上面滴油”或“煮到很軟”的指示,已經很符合現在的食譜描述了。書中常用地話就是:把鍋蓋緊,再加一點蔥薑蒜,使肉變嫩。另一個經常提到的就是 夏天,只能用醋來煮肉。
橙汁調和的豬排骨、花椒調味的白鵝、質地甘脆的筍尖、用蓴花絲做的蓴羹、以山中素菜製作的甜羹……在陸游的詩中,詠歎佳餚的,足足有上百首。他以白菜、蘿蔔、山芋、芋艿等家常菜蔬做甜羹,曾引起江浙一帶居民爭相仿效呢。一次,陸游心血來潮,親自下廚宴客。用竹筍,蕨菜和野雞等物,烹出一桌豐盛的菜餚,吃得賓客一個個歡喜不已。吃完還不夠盡興,於是就有了那首《飯罷戲示鄰曲》:
今日山翁自治廚,嘉殽不似出貧居。
白鵝炙美加椒後,錦雉羹香下豉初。
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壓春蔬。
平生責望天公淺,捫腹便便已有餘。
詩人就是詩人,只要內心歡喜,吃喝皆是文章。
當然這時的書比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要多得多。例如《武林舊事》、《御廚帳本》、《山家清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