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消費需求也越來越高,也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美食和新菜品,以滿足不同人的需求。現代美食的大多數美食都是從古代演變而來,現在的人只不過是在古人的基礎上創新出新菜式。
如果能夠穿越我一定會選擇穿越宋朝,體會舌尖上的宋代美食。對於現代人來說一日三餐都是習以為常的事,而在中國古代,一日三餐卻是普通難以奢望的事,就算在當時的盛唐,百姓都只是一日兩餐,士大夫一日三餐,皇帝一日四餐。
而兩宋在中國飲食史上是一個歷史性轉折時期,百姓的食物也這個時候開始從匱乏走向豐富。良種水稻的引進、南方地區的農田開發和技術的提升,讓人們獲得了自然的饋贈,平民的飲食習慣也從一日兩餐變成了一日三餐制。
在經歷了戰爭和飢餓,宋朝營造了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人們有了更閒適的時間,有時間和食物來琢磨飲食,研究烹飪食物的方法,發明各種美食來滿足舌尖上的享受。
一、古代哪一個朝代最會吃如果問我古代的哪一個朝代最會享受、最會吃,那一定是宋朝。在宋朝各行各業相比前朝都有質的發展,所以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一般來說,民以食為天,飲食代表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而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宋朝,飲食超越前代。
(一)、宋朝食物的烹飪方式宋朝人在前人使用煎煮炸燉的烹飪方式,還普及使用了新的烹飪方式,也是至今都很流行的烹飪方式,炒菜的方式。實際上炒菜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沒有大規模普及,仍然使用的是煎煮炸燉的方式。
由於宋朝鑄鐵技術的發展,炒菜這種烹飪方式在宋朝才大規模普及起來。
宋朝以前,我國的鑄鐵和提煉鐵的技術落後,人們常常用青銅和陶土來鑄鍋,但青銅器價格較昂貴,不是普通人消費得起的東西,所以炒菜這種方式難以普及到普通人家中,只有在宋朝煎炒烹炸才基本完善。
(二)、宋朝飲食漢人作為農業民族,五穀在飲食中佔據主導地位,宋代沒有玉米和白薯等作物,北方人的糧食以粟小麥為主,南方人的糧食以水稻為主。宋朝早期,無論南北方,宋朝的群眾都偏食麵食,因此民間主食主要以麵食為主。
宋人對飲食十分挑剔,還催生出了各種各樣的美食,宋朝的大街小巷中,不僅有幾十家著名的酒店還有形形色色的飯店和小吃店。
二、現在意想不到的美食都是宋人發明的(一)、東坡肉
紅燒肉,是中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一道菜式,紅燒肉油而不膩、酥而不爛、入口即化的感覺,紅燒肉的做法將豬肉中的油膩完全去除了,留下了醇香的美味。
東坡肉在中國傳統菜式中十分有名,無論是婚喪嫁娶,宴席上總少不了這道菜,雖然如此但很多人不知道這道名菜是著名宋代詩人蘇軾在黃州發明的,被人們稱為"東坡肉"。
想必,蘇東坡除了寫詩之外,最大的愛好就是親自做些吃的,在被貶黃州的落寞日子裡,蘇軾被這每天一碗的東坡肉撫慰了。
(二)、火鍋
火鍋作為現代人最喜歡的食物之一,全國上下到處都開滿了火鍋店,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都是大家最喜歡的飲食種類。
而剛好比蘇軾晚了一百年的南宋人林洪,是宋朝的一位美食家,林洪的美食著作《山家清供》,記錄了山野產的野菜、動物為原材料的食物。
古代豐富的山珍野味是大自然給予的饋贈,林洪曾在山中捕獵,捕到一隻兔子,但山裡卻沒有廚師,只能燒開水把片成薄片的兔肉放進去,沾上醬料,刺激著味蕾。
被林洪稱為"撥霞供",隨後"拔霞供"從鄉野中傳入市井,人們從中獲得靈感,將"涮"與火鍋結合在一起,傳到現在,被稱為"涮火鍋"。
(三)、油條湯圓油條一種利用高溫在油中迅速膨脹,是中式早餐中最傳統的小吃。相傳油條跟宋朝的一個奸臣秦檜有關,當時栽贓陷害抗金名殺害岳飛,宋人就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秦檜的憤慨,將麵糰米粉成秦檜的模樣放進油鍋裡炸,以此來表達憤怒。
所以炸油條也叫"炸油檜"。湯圓,每年新年必吃的甜點,用糯米麵包裹糖餡放進水裡煮,宋人用吃湯圓的方式,含蓄的表達相思之情,期望與親人團圓相聚。
一個地區的飲食代表了一種文化,雖然唐朝很繁華,但宋代對後世的影響更大。可見,宋朝的烹飪技術就已經相當高超,現在廚師所具備的烹飪技能,在宋朝就已經成熟起來,對吃的講究也推動了當時餐飲業的繁華,也帶動了市坊餐飲間的競爭。
三、是哪些方面造就了舌尖上的宋代美食(一)、南北的融合
因為歷史因素,宋朝在時間上被分為兩段,南宋和北宋,這也導致了南宋和北宋飲食上的特色,即南北菜系的融合。
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在汴京,人口多對食物的需求量大,南方的烹飪技術也流傳過來,各地的川菜、北方菜、南方菜都競相開放,極大的促進了飲食的發展。
由於商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城市內的各種酒樓生意紅火,城市內通宵達旦。城市的酒樓往往要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甚至還有外國使者來訪,所以酒樓的飲食豐富多彩,菜餚品類繁多。
宋朝南渡之後,大量北人南遷,南北飲食再次交融昇華,都城臨安的酒樓既有北方特色也有南方的習俗。
地域氣候條件的不同,造就了南北方人主食的差異,南方盛產水稻,多以米飯為主,北宋初期就會大量運往北宋都城,不過只有部分官吏和士兵能吃到。
北方盛產粟和小麥,多以麵食為主,餅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兩宋之交,隨著大量北人的南遷,長江流域開始盛行稻麥兩熟制,麵食也流傳到南方,湯餅尤其受到追捧,各種雞絲麵、三鮮面等新品種面出現。
各種面類製品在南方的餐館裡和夜市上出現,餅、面、帶餡的面類製品受到宋朝各個階層的喜愛,為了迎合口味還創新出了不同的菜式。
(二)、早市、夜市和三餐
宋朝小吃和菜式得以發展,離不開當時繁榮的商品經濟和國家政策支援,當時和平的社會環境給那些解決了溫飽問題的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能發展出如此繁榮的宋代美食。
宋代的"市"是宋朝飲食業發展得如此迅速的重要原因,"市"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之後商業迅速發展。
各種酒樓和點心店層出不窮,早市和夜市也是宋朝的一大特色,夜市還沒結束,早市就已經擺了出來。街道內各種針對尋常百姓的飯店、小吃和茶館,茶館不僅只賣茶,還兼營吃食。
(三)、經濟的發展
儘管宋朝軍事和政治被後人詬病,但掩蓋不了容差的國力在世界上是翹楚,當時宋朝為了招募軍隊,導致國家的大量財政收入都要用在養兵上,所以為了養兵,政府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引導,財政收入也有大幅度上升。
在如今,我們知道商業所產生的財富是無窮無盡的,商業的發展和繁榮也會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可以說宋朝的富裕在很大程度上歸結於對商業的重視。宋代不僅重農,也重農。
宋政府就意識到單單依靠農業是不會使社會富裕的,因為農業的產量不僅取決於技術,還取決於天氣狀況,這種方式的未知數太大,且無法改變。
但商業就不會受環境的影響,還能吸收社會富餘勞動力,從事商業活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的發展,飲食業才會發展。
宋朝的海外貿易繁榮,出口產品豐富,政府的大量財政收入也來自於海外貿易稅。大的區域市場的形成和貿易,海外貿易發達,極大的促進了全國性商品流通的發展。
宋朝不僅國富,而且藏富於民,從事工商業的隊伍龐大,各個地區的城鎮和集市繁榮,京城富農開始大規模出現,即使在農村,有錢人也很多,尋常百姓依靠加工業、養殖業發家致富。
經濟的刺激,帶動了宋朝飲食業的迅猛發展,大中城市的酒樓餐館鱗次櫛比。
四、歷史長河裡的輝煌如果讓我選擇,我會選擇最繁華的宋朝,在那個繁華的朝代嚐遍所有美食。一個朝代的飲食不僅是一個行業,還是一個時代繁榮昌盛的象徵。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同朝代有不同的飲食特色。可以說宋朝就奠定了今天的飲食文化,我們現代人傳承的飲食文化主要來自於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