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月23日),CD Projekt Red(CDPR)釋出訊息稱,截止12月20日《賽博朋克2077》預估銷量已達1300萬份,此資料不包括實體版遊戲和已經透過郵件退款的數字版。而這出眾的銷量,或許是近一週來CDPR所能公佈的唯一好訊息了。
自從本月10號發售以來,CDPR與《賽博朋克2077》就持續經歷著口碑崩盤的煎熬。尤其是上一週,幾乎每天我們都可以看到關於CDPR的全新負面新聞。
在玩家對遊戲海量bug的抱怨、對虛假宣傳的聲討以及CDPR持續的道歉聲中,我們迎來了持續的三波負面高潮。這讓我們不禁開始重新審視“波蘭蠢驢”、審視大行其道的“歐美3A大作”、審視專案管理的重要性、審視開發者與資本方的矛盾所在。
先是由於《賽博朋克2077》上市後的諸多問題,致使CDPR的股價暴跌,公司創始人的資產損失超過10億美元,這無疑算是遊戲質量問題引發口碑塌陷後的直接反饋。
但接下來CDPR與索尼的“恩怨情仇”就叫人大跌眼鏡了。或許是因為CDPR單方面搶先發布了一堆宣告,導致PS4平臺遭到不少玩家的“退款衝擊”。結果索尼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上線了《2077》的專用退款頁面,並將遊戲從PS商店中下架。這在整個主機歷史上都極為罕見的下架操作,讓《2077》以另一種形式成為了遊戲行業的“里程碑作品”。
雖然後續CDPR連忙發表宣告表示這都是“事先商量好的”,但還是被看熱鬧的玩家批成了“此地無銀三百兩”行為。至此,《2077》的口碑問題幾乎已然趨近於白熱化。
會議上,管理層為《賽博朋克2077》的災難性發售表示道歉,而憤怒的開發者則直截了當的質問董事會關於公司聲譽、不切實際的截止日期以及加班問題。這次爆料,可以說直接曝光了專案運作中另一個維度的核心問題。CDPR內部已經出現了不統一的聲音,這著實不是一個好兆頭。
這款被無數人寄予厚望的大作,似乎正在成為整個行業研究宣發、口碑運作、專案管理的實驗器皿。比起遊戲內容本身,這些似乎還更有參考價值。
張愛玲曾說過:“3A遊戲是華麗的袍子,裡面爬滿了蝨子。”《2077》的上線滑鐵盧,再次讓我們看到了3A這個行業頂尖的概念,是多麼“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對工期、預算、專案整體規模的把握一旦失控,不但會讓產品質量受到巨幅波動,更會對整個廠商的品牌形象造成嚴重傷害。對CDPR來說,從“蠢驢”變成“精戶”,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那麼,《2077》的前路難道就是一片黑暗了麼?
我想,這1300萬的銷量還是能說明了一些問題的。因為除了《巫師3》帶來的口碑增益以及前期瘋狂營銷的影響,這些銷量中仍包含了不少沉迷其中的玩家。
過硬的劇情敘事和較為豐富的玩法內容,讓《2077》還不至於像《聖歌》一樣無藥可救。它沒做完、沒修好,但紮實的基礎架構、世界搭建和沉浸感營造,肯定還是存在著不少匠心的。
當然,《2077》即便沒有了目前的技術問題,或許也算不得什麼革命性作品。但就憑它對近未來科幻設定的大規模搭建、對現存賽博朋克主流審美內容的有機整合,其實已然填補了相當大的一塊市場需求了。
CDPR對主機版本的虛假宣傳的確是罪該萬死,但《2077》未來如果也能出個“血與酒”和“石之心”,又何嘗不是一段知恥後勇的佳話呢?
未來蠢驢還會蠢麼?我也不知道。
但我認為,作為使用者實在沒必要刻意追捧廠商的“老實人”人設。我們不妨將CDPR當成一頭“薛定諤的驢”吧,持續觀望《賽博朋克2077》的走向就好。只不過無論這款遊戲未來變成什麼樣,我們這些熱衷於觀察行業的閒人,都永遠不會忘記“2020與2077”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