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和34歲,這是《迷你世界》頭部開發者中年齡最小和最大的成員,他們是名為“櫻桃”的一對父女。一開始只是櫻桃爸爸為了滿足女兒願望跟她一起在遊戲中造了一間糖果屋,之後他們又嘗試製作更多的地圖,結果驚喜地連獲得了好幾個冠軍。
摸索和學習製作遊戲地圖漸漸成為這對父女間的重要連結方式,父親的引導和協助加上孩子的動作能力和創意,誕生了城堡樂園、魔法學院、春節奇遇記等備受玩家好評的地圖,作品下載量超4500萬。在正式成為《迷你世界》的開發者後,櫻桃父女的“小愛好”為他們帶來了百萬收入——也讓小櫻桃的教育基金有了著落。
櫻桃作品《夢幻神兵》
這樣的故事在《迷你世界》的社群中並不少見,如果你拉開幕簾,可以看到背後有形形色色、同時又有核心相似性的開發者故事:源起於興趣,在官方的扶持下逐漸成為生活或職業的新選擇。
但這種共生、熱烈的生態並非一天形成。自去年開始就逐步推出相關扶持計劃的《迷你世界》,在今年又加大力度,似乎已經下定決心,夯實這款沙盒遊戲的生態基底。
國產沙盒月活破億,刻板印象不攻自破
作為在國內沙盒遊戲賽道領跑多年的事實冠軍,《迷你世界》在這4年多以來,為大眾建立了許多沙盒品類相關的基礎認知。即便內容平臺化、使用者UGC的重要性等等的認知,已經被業內人士及遊戲玩家廣泛熟悉,但大眾仍對沙盒遊戲有一個十分基礎的誤解:
沙盒遊戲很難入門。
確實,不侷限於《迷你世界》,玩家搜尋沙盒類遊戲的影片或攻略,出現的必然是美輪美奐的巨大建築,又或者是互動複雜的地圖設計。當你是圍觀熱鬧的看客,總會覺得作品越誇張越好,但如果是有興趣想入門的潛在玩家,不免會暗自咂舌:“這也太難了吧。”
格拉迪作品《【鎖愛】武漢站》
是的,太難了。對一般路人而言,“難度”似乎就是沙盒創作類遊戲的一個標籤。挑戰自己、追求極限,在大眾眼中,沙盒遊戲玩家就擁有著這種屬性,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刻板印象。
同樣的,大眾眼中的沙盒遊戲玩家,也有一個刻板形象——“低齡”。誠然,《迷你世界》的使用者超過60%是青少年,但這會不會又與沙盒品類的刻板印象相違背呢——“高難度”的沙盒遊戲怎麼可能都是低齡玩家?
創造才是沙盒遊戲的本心,除了遊戲以外,玩家不應該付出什麼伺服器搭設、程式語言學習之類的額外遊戲成本。《迷你世界》將這些內容一體化打包進客戶端和創作工具當中。沙盒遊戲過高的上手門檻,《迷你世界》利用本土化後將其降低。讓所有本土玩家都能輕鬆享受創作的樂趣,《迷你世界》月活躍使用者破億顯得十分理所當然。
當內容創作門檻過高,創作就會變成只屬於小眾的狂歡,讓有心創作的小白望而卻步。而當億萬普通人都能“說做就做”,做遊戲就像創作短影片一樣簡單,談UGC創作生態才是有意義的。在目前現有的其他遊戲創作生態中,創作似乎仍是小部分群體的“特權”;不集齊玩法設計、場景建模、程式碼撰寫等專業技能,單人根本無法打造出一個可玩可體驗的demo。而在《迷你世界》的創作生態中,從零開始單槍匹馬完成作品的創作者才是大多數;由他們所證明可行的“小白逆襲”成長通道,正激勵著更多有遊戲創作夢想的人大膽加入。
如開篇提及的、10後小學生與上班族廣告人的父女組合櫻桃;某私企老闆、同樣為陪伴女兒進行創作的將★軍;曾為製藥廠工人、在創作過程中找到人生新方向成為建築工程師的大叔老黑;因為發遊戲短影片而大火的遊戲主播大帥哥哥……《迷你世界》的頭部創作者群體最大的特點,就是“人人皆有可能”。從10後小學生,到摸爬滾打多年的社會人;從傳統的私企個體戶業主,再到新興的網路主播,《迷你世界》的頭部創作者幾乎覆蓋了國內主要網際網路使用者群體。不管是什麼年齡什麼職業,花費一點業餘時間,都有機會成為遊戲裡的頭部玩家。
沙盒遊戲都在進行內容平臺化和建立內容生態,那什麼才是沙盒遊戲的內容生態?它並不是靠最頂端一小撮玩家自娛自樂維繫的,而是需要下沉觸達最普通也最廣大的玩家群體,真正自下而上蓬勃生長的。
在針對初學者的教學之外,星啟計劃還有其他一系列的激勵政策。這是因為《迷你世界》明白,一個健康的內容生態閉環,不能只依託於“為愛發電”;讓生態內的創造者們能夠“創有所得”,才能讓更多的精品內容浮現,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創作中來。而要解決創作者的後顧之憂,自然需要實打實的現金補貼與人氣獎勵。因此,星啟計劃中的“雙億激勵”——一億扶持基金和億級流量扶持計劃應運而生。
《迷你世界》敢開出這樣的條件,就有能力證明這並不是一個只求噱頭的空頭支票。在開發者扶持計劃“星啟計劃“雙億升級之前,就已經達到了開發者總分成超過千萬的成績。生態內的頭部創作者優秀作品一經發布,往往能在官方流量扶持下快速獲得高額的現金回饋,單個作品可輕鬆獲得10w+的收益。也正是這些開發者所展示出的潛力,讓官方有信心拿出一個億的扶持基金,打造更繁榮的創作生態。
一個億該怎麼花?經過一年時間的運營和經驗總結,《迷你世界》推出的扶持計劃不僅僅有誘人的條件,而是注重細節可行性的“保姆級“助推。對於初次嘗試創作的單人開發者,平臺分成最高可達100%,讓創作者的起步更輕鬆,積累經驗的同時小規模快速變現;而對於初始成立的工作室,《迷你世界》官方將提供前三個月的孵化期扶持,每個月補貼一萬元,幫助工作室起步。如果說以前的星啟計劃是“高速公路”,那麼現在的雙億扶持計劃就是“飛機高鐵“,幫助更多開發者更快地到達夢想的彼岸。
目前,不少認可《迷你世界》創作生態前景大V們已經直接“轉職”,將創作《迷你世界》作品當做自己的主職。在這些頭部創作者的圈內影響力下,他們身邊迅速聚集培養起了一批能在遊戲中高效創作產出的團隊小夥伴。對於《迷你世界》而言,他們不只是明星開發者,還是“生態合夥人”——頭部創作者們在遊戲裡找到了自己的事業。與其說他們是玩家,倒不如說是“創業者”,在《迷你世界》這個平臺上,和官方一起共創未來。
左手流量,右手實力:創作生態和遊戲共同升維
《迷你世界》足夠低門檻的開發者扶持計劃不僅僅能夠轉化玩家,也讓生態內已有的創作者能夠無縫銜接,輕鬆更換跑道,向內容上游進軍。對主播大帥哥哥而言,入坑《迷你世界》純粹是意外。這款他第一眼印象是“幼稚”的沙盒遊戲,最初給他帶來的也不過是有趣的遊戲體驗而已。他真正愛上《迷你世界》,是要到無意中把遊戲內容影片上傳到短影片平臺的時候。
“《迷你世界》特別火,我發些簡單的影片都可以輕鬆收到成千上萬的觀眾。”主播發掘內容的敏銳直覺,讓大帥哥哥沒有瞻前顧後,而是果斷轉型成為了《迷你世界》遊戲主播。藉著《迷你世界》的東風,大帥哥哥順利成為了一名百萬人氣的遊戲主播。
星啟計劃提供給創作者的上億流量扶持,沒有做出太多的限制,所有的內容上浮和精選機制都能給予創作者及其作品流量支援。對內的迷你工坊,增加玩家下載作品的機會;對外的新媒體矩陣,強化作品在玩家中的曝光。《迷你世界》在其中付出的是真實的流量,而非單純在創作者的作品和KOL之間進行“撮合”,也正是如此,《迷你世界》內容生態內的所有主播,都可以自行“轉職”成為開發者。
做主播開啟了大帥創作的大門,成為開發者則讓大帥邁上一個全新的臺階。未來的目標?創辦《迷你世界》工作室,組建創作團隊,開發質量更高的新地圖……其他生態合夥人珠玉在前的成功經歷,讓大帥哥哥對未來的同樣充滿了信心。
《迷你世界》一直貫徹著沙盒遊戲的本心:創造,沒有限制地創造;沒有門檻、沒有難度,可以全民參與的從0到1的創造。依託本土化的先天優勢,《迷你世界》在後天依舊努力著,以星啟計劃激勵著玩家參與開發。圍繞生態內真正創造價值的“人“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是整個計劃的初心。
未來的《迷你世界》,會將已成完整閉環的內容生態孕育成什麼樣?且讓我們一邊創作,一邊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