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但是祖國的花朵在還沒開放的時候是需要去悉心呵護和照顧的。
現在遊戲的種類越來越多,遊戲內容更是良莠不齊,缺乏判斷能力和自制能力的孩子們就更加容易沉迷遊戲,以致於荒廢學業,更有嚴重者寧願相信虛幻的網友,而拒絕和父母、老師、同學在現實生活裡溝通,性格也變得暴戾乖張……
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印發《遊戲遊藝裝置管理辦法》。《辦法》明確,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娛樂場所及其他經營場所設定的電子遊戲裝置、遊戲機等,不得向未成年人開放或者提供服務。本辦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措施升級,經營場所必須履行社會責任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再度升級,從線上到線下,進一步對未成年人接觸遊戲的時間段、時長和遊戲型別等做出了詳細的規範。
本月初,國家新聞出版署就出臺了《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提出六方面舉措,包括每日22時到次日8時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不得為未滿8週歲的使用者提供遊戲付費服務等嚴格要求。
其實,對於未成年人使用遊戲機的時間限制,《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和《娛樂場所管理辦法》此前都有明確規定,網咖、KTV、電玩城等娛樂場所,平日嚴禁未成年人入內。
不過,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管理,準確判斷遊戲使用者是否是未成年人,並且嚴格落實相關限制,才是規則發揮作用的前提。對於線下的娛樂場所,判斷未成年人身份的方式相對容易。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強化企業經營者的社會責任,至關重要。
孩子長時間沉迷網路遊戲的現象,越來越突出
需要控制的,不止是線下的遊戲機。中國青少年宮協會一項調研發現,近三成學齡前兒童每天使用網路時間超過30分鐘,14歲青少年這個比例則達到60%。孩子長時間沉迷網路遊戲的現象越來越突出。
北京某小學德育主任何斌:“很多孩子都是一個小時以上,特別是一些自制力比較差的孩子。經常會拖到很晚才開始寫作業。”
由於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弱,加上游戲內容良莠不齊,對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影響。2018年,中國小學生近視比例已達45.7%,近視率仍持續走高;全球青少年過度依賴網際網路的比例達到6%,中國已接近10%。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雲曉:“兒童長大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沉迷於網路遊戲變得不能跟別人很好的交流,慢慢淡化這種需求,社會化程度嚴重降低。將來走上社會甚至會變成完全不能適應的人。甚至家庭生活、個人生活都不能正常發展。”
新身份識別系統正在建設,冒用家長賬號沒那麼容易了
而對於線上的遊戲,未成年人冒用家長賬號的情況屢見不鮮。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提出,在開始遊戲前進行面部識別,就可以解決這個難題。對此,國家新聞出版署出臺的《通知》中強調,所有網路遊戲使用者,都需要使用有效身份資訊進行註冊。此外,相關部門正在建設統一的身份識別系統,方便遊戲企業準確驗證未成年人的身份。
朱巍:“整個網際網路平臺中建立防沉迷系統,都跟真實身份認證結合起來的。必須要把人、身份、行為,做一一對應的關係。不然的話隨便拿了別人一個手機註冊一個賬號,後面的這一切制度可能就沒有辦法保障。所以網路實名制不是註冊的時候實名,而是每一次去玩遊戲的時候,要建立起這個人和遊戲行為之間的關係。”
此外,還應引導家長、學校等社會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監護責任,幫助孩子培養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興趣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