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夢幻西遊執行主策劃小奇出了一個謎語,謎面是大禹、灌、四九,猜一處新資料片地名,結果有才的玩家不到兩小時就成功破解,答案是“青丘”。
青丘國的傳說如下:
大禹等人再繼續前進,來到了君子國的北面,到了青丘國。而到這個國家是需要經過那長有虎身、八足、八尾、八個腦袋的水神吳所居住的朝陽之谷的。
青丘國的人也種植五穀,紡織絲帛。這個國家出產一種狐狸,四隻腳,九條尾巴。每當天天下太平時,它們便出現在人間,以顯示天下的祥瑞。據說禹在塗山娶妻之前遇見的那隻九尾狐,就出自這個國家。
《山海經·南山經》記有:“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鑊。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需,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今日,主策小奇再將難度升級,給出四個大篆字型的字,同樣是猜地圖。
筆者自認學識有限,藉助翻譯器工具得知,這四個字代表的是“與世無別”。
蒲松齡的“山市”曾有提及與世無別這個詞,筆者感覺這次的新地圖應該和這首詩詞有關。
山市古文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裡,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山市譯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與他志同道合的友人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驚奇又疑惑,想起近處沒有這寺院。沒過多久,出現了幾十座高大的宮殿,碧綠的瓦,翹起的屋簷,這才明白是“山市”。
不到一會兒,只見一座高高低低的城牆,連綿不斷六七裡,竟然變成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樓一樣的,有像廳堂一樣的,有像街巷一樣的,(一個個)清晰地出現在眼前,(多得)用億萬來計算。忽然颳起大風,塵土之大無邊無際,城市隱隱約約罷了。
不久,大風停止,天空晴朗,一切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直插雲霄,這座樓每層有五間,門窗全都是大開著的;每一行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一層層地指著數,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又往上數,就昏暗得看不分明,分不出它的層次了。樓上的人們來往匆匆,有靠著的,有站立的,形態各不一樣。
過了一會,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屋舍;突然像拳頭、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與塵世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又叫“鬼市”。
因為奐山出現山市,名聲漸遠。此處佛教盛行,人們認為這座山很有靈異,於是山上廟宇興起,隨之有了廟會。眾人年年到此趕奐山廟會,久之,便以為奐山就是這一個小山包了。
按照策劃提供的線索,這個新地圖的名字極有可能叫“奐山”,或者“奐山”有關,此處雲煙籠罩、香火盛行,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和巡守有關。
今日,小奇再發布新召喚獸名字謎語,這題就有點難了。大家是否能才出來?
或者靜候12月21日-22日的新資料片釋出會為我們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