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座城市。
城市裡面有各行各業和各種居民,跟我們現代化城市沒有太大的差異。
最大的區別是,城市中的人分為兩種,帶墨鏡的和不帶墨鏡的。
不帶墨鏡的人每天按部就班,過著重複而又單調的生活。
戴墨鏡的人完全自由,能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就算是行兇搶劫、殺人放火都可以。
這座城市名叫“自由城”。
它是個虛擬的城市,一個遊戲平臺。
戴墨鏡的人都是現實中的玩家,在城市中進行著角色扮演。靠殺人、搶劫等行為來升級。
不戴墨鏡的人就是遊戲中的NPC,也就是為玩家增加經驗和升級而設定的“工具人”。
一般來說NPC的設定很簡單,只在某個特定場所出現,是固定的,不由玩家控制和掌握。它就是個道具,是機械的。
但,“自由城”裡有一個叫做“蓋”的銀行職員的NPC活了,擁有自己的想法和行為。非玩家的角色成為玩家,於是便有了《失控玩家》。
對於非專業影迷來說,這樣專業的解讀突然就給電影設定了一個門檻。感覺不玩遊戲,少看電影的人已經看不懂《失控玩家》了。就好像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精彩歸精彩,不玩遊戲的人卻看得雲裡霧裡。
然而看了《失控玩家》之後發現,多慮了。《失控玩家》完全可以不需要門檻。
簡單說,就是一個本來被程式化的工具人,突然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可以不被操控的生命,成為了人工智慧人。有了自己的追求,於是開始反抗。反抗對自己的控制,而且有誰和自己同樣的人,讓大家都有了子的思想,讓大家都明白了,不管是不是人造智慧人,都應該活在自己的世界。
這樣一說,主題也就很淺顯了。如同人類發展史上,不同時期都有的,被統治被壓榨的人民透過思想以及武力,反抗統治階層的逆襲故事一樣。
拋開遊戲的元素,我們來看故事。
生活在自由城中的蓋是一位銀行職員,一直過著同樣重複的生活。每天起床,對著金魚說早安,換上同樣的衣服,出門,上班。然後,有人來搶劫銀行,蓋和好朋友很配合的爬下,聊天,商量著下班後去湖邊吃東西。
每一天都是如此。蓋覺得乏味,總感覺少了點什麼。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個女孩,完全就是夢中情人的模板。於是蓋為此改變了。
銀行被打劫,蓋,不再順從地爬下。而是站了起來,意外殺死了搶劫犯,帶上了墨鏡。然後,蓋的人生髮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蓋不但成為了自己的主人,還在自己認知之外的現實世界成為網紅,時刻被關注著。
蓋開始追求女孩,為了女孩努力提升自己。當得到女孩認可自己的時候,卻被知曉,自己和女孩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根本不可能在一起。
蓋開始為自己的虛假世界而憤怒,沮喪。最後在好朋友的開導下,走出了抑鬱。當他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將會消失時,卻拼盡全力,不顧一切地拯救家園。
成功了,虛擬世界中的蓋和現實中的主角共同創造了一個沒有殺戮沒有邪惡的和諧文明的理想烏托邦世界。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蓋明確並理解了自己只是個人造人,也僅僅只是創造自己的主人寫給女孩的一封情書,只能適合在虛擬世界中生活。順便促成了現實中的一對有情人成了眷屬。
怎麼樣,是個簡單的皆大歡喜的閤家歡吧。筆者看完電影。直接聯想到的就是,小時候看的鄭淵潔童話,皮皮魯或者魯西西經常會進入一些迷幻世界,幫助了裡面的人物然後回到現實一樣。
真的,不用門檻,看看故事,《失控玩家》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