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遊戲>

所謂的魚米之鄉,第一要素是什麼呢

成語中隻字未提

卻呼之欲出

對的,是水

哪裡來的呢

天上,而且降水量要大

農田、溪、池塘、河、湖、江

水到處都是

成了喜溼、水中生息物種的樂園

這幅畫卷漸漸清晰了吧

魚類、水稻、、、、、、水到渠成

湖南就是這麼個地方

除了那數不清的沒有名字的溪渠外

還有湘江、資水、沅江、澧水、洞庭湖

我小時候生長在資水旁

八九十年代那會村子裡家家戶戶都種雙季水稻

早稻和晚稻

早稻一般是清明前後播種,五一前後插秧,暑假七八月份收割

緊跟著前腳早稻剛收割完後腳晚稻就插秧,村民們稱這個時期為“雙搶”,到了十十一月份晚稻收割

稻花香裡說豐年

現在大家也許偶爾能在電視上看到,稻田裡捉出來一尾尾活蹦亂跳紅尾巴鯉魚的場景,魚稻共生,甚是美好

我們那時就是魚稻共生,但不是自家放養的魚,因為資水每年都會發洪水,大大小小的洪水每年不下於10次,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其中的哪次就會把那片水稻田淹了,如果是放養,那你的魚也就四海為家了

不是放養,那會是什麼魚,哪裡來的呢

泥鰍,數量最多的就是泥鰍

溪渠、水田、水塘、河裡到處有,都是野生的

泥鰍喜歡生活在有泥沼的淺水區

它大部分時間都是晝伏夜出,像現在這樣的夏季,白天烈日當空,泥鰍就鑽進泥裡,晚上涼快了才出來水裡覓食

所謂水稻田,首先水淺

其次禾苗還能擋擋太陽提供些許陰涼

再者稻田主人在禾苗插秧到收割這期間都是悉心照顧,田地幾乎不受外界干擾,這就天然地成為了泥鰍生息繁衍的天堂

同期還有一個物種它叫螞蟥

水田、溝渠、池塘、水庫、河等等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見到它的身影

它跟泥鰍一樣喜歡生活在淺水區

泥裡、水裡、潮溼的地方都是它的棲息地

它是一個灰褐色的軟體物種,嗜吸人畜血液,但凡人或牛或狗下水時,它們立即能感受到水的波動變化,循著波源的方向從四面八方以波浪式的泳姿游過來

如果人畜腿上有傷口,它們嗅覺靈敏,能優先找到這處有血腥味的皮膚下嘴,原本一條如干癟稻草的螞蟥,用不了幾分鐘就能吸脹成似一粒圓鼓鼓的紫葡萄

如果過來的是一隻飢腸轆轆的螞蟥,就算你發現了它,用手拍、搓趕它,那都是無濟於事的,因為螞蟥身體的前端和後端都是吸盤,緊緊地吸在你的皮膚上

而且它的全身上下都是滑溜溜的粘液,你必須用帶指甲的手指捏著螞蟥的腰部狠狠地拽才有可能把它拽下來

這時驚慌中的你可能有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第一種,就近扔掉,趕緊上岸,不再下水

第二種,狠狠地扔到遠處的水裡,但用不了多久螞蟥又會游回來

第三種,狠狠地遠遠地扔到田埂的泥沙石頭上。見過樹葉上那種身子一屈一伸爬行的蟲子吧,螞蟥也會這樣,身子一屈一伸又再次爬回水裡

第四種,你再膽子大些、心狠手辣些,兩隻手的指甲各捏住螞蟥的一端,狠狠地把螞蟥撕成兩段,扔掉

也許你認為遊戲就這樣結束了

沒有!

用不了幾天螞蟥的斷部又生成了新體,下次你再來時,它的攻擊力量就由一變成二了

生長在農村,插秧、收割稻穀那可是必修課,但我不是一個好學生,甚至對這兩個詞都過敏,一想到插秧、割稻穀就腰痛,幹活時真是度日如年

同樣是稻田,但,對於捉泥鰍我卻兩眼放光,分泌多巴胺,這是我小時候非常感興趣的活動之一

尤其是收晚稻的那段時間,經歷一個夏季的生長,泥鰍又多又肥美,父母如果能給我點捉魚的時間,那可比春節穿新衣服還高興一百倍

吃完早飯,腰間拴個魚簍或手上端個盆提個桶就出門了

看看哪塊水田在割稻穀就鑽哪去,再發現時,不知不覺太陽已經開始下山了,午飯都沒吃呢,也沒覺得肚子餓

魚簍裡沉甸甸的少則二三斤多則六七斤

現在想想,捉泥鰍跟時下的玩盲盒還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泥鰍主要靠腮呼吸,住在泥土裡,因為呼吸需要,會在泥土表面形成一個小洞孔,你用手指順著小洞孔往裡伸,會碰到泥鰍的嘴,一旦被觸碰到,泥鰍即刻警覺起來,轉身就敏捷地鑽著泥開溜,這個時候就看你翻泥的速度和泥鰍鑽泥的速度誰快了

所以捉泥鰍就像現在的孩子們玩盲盒,在淤泥翻開之前你不知道這塊泥下面到底有沒有藏著泥鰍

就算表面有孔洞,你把手指伸進去碰到了魚的嘴,你也不知道這條魚到底是泥鰍還是黃鱔,是條大的還是小的

關鍵還有,你不能確定能不能抓到它,正因為有這麼多個未知之謎,反倒讓捉泥鰍這個過程變得其樂無窮

令我痴迷!

可天平的另一端是螞蟥,但凡你要下水田,螞蟥就是繞不過的坎

表面看你的對手是敏捷的泥鰍,刨深了看敏捷的螞蟥才是你真正的對手

這是一場硬較量,敢不敢登場,關鍵看你對捉泥鰍這個事愛得有多深

是不是真愛!

12
最新評論
  • 年營收30億,智明星通投資的這家SLG廠商贏麻了
  • 旅行是一場歷練,來自悅樂程紅塵中的行程,靠譜的人能學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