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遊戲>

縱觀整個封建社會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知道,封建王朝並非全部由漢民族的統治進行統治,也有驍勇善戰的少數民族作為領導民族,統治著封建社會。

當時無論是少數民族還是漢民族的領導者都知道,想要成為王朝的統治者,除了文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武功,而這兩個詞經常被人們放到一起。

“武功”通俗來說就是從秦朝流傳下來的一種民族的尚武精神的體現。這種精神的短暫衰落是在宋朝,但是在清朝時期,又再次被統治者所重視。

清朝的尚武精神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康熙帝,而康熙帝的對尚武的重視,可以從他對皇子的教育中洞見。

一、“尚武”精神,淵源流長

尚武一詞,大多數人的眼中可能會將其與尚戰的激進思想相提並論。

其實不然,“尚武”最早的文學含義是自《詩經·穀風·鼓鍾》載:“以雅以南” ,東漢時期的經學家鄭玄為《詩經》作注時將其解釋為:“雅,萬舞也。 周樂尚武,故謂萬舞為雅。”

從這就可以看出,尚武並非崇尚戰爭,尚武精神不僅僅是一種頑強的鬥志、一種捍衛自己所擁有的事物的堅定的態度,更是一種不畏強權。

能夠克服重重阻力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和保護自己的一種民族凝聚力和“血性”的更高層次的表現。

最一開始是用來形容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最初的秦國是位於山地之中的一個小國,各方面發展都不如中原的尤其是長江沿岸的諸侯國。

不僅在諸侯國之中沒有話語權,還時常被富庶的諸侯國看作野蠻人而受到鄙夷。

秦國最開始為了防止自己被其他的國家兼併,非常重視軍事,尤其是士兵的培養。

而秦國也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士兵的都非常驍勇,並且依靠天險函谷關,戰勝了多次的兼併戰爭。

直到秦孝公開始治理秦國的時候,不甘心自己的國家的實力如此弱小,也無法再次忍受其他諸侯國華人的鄙夷的目光,於是開始實行改革圖強。

好在秦孝公善於任人唯賢,十分相信商鞅,在商鞅的改革措施下,加上秦惠文王的勵精圖治。

秦朝成為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當時的秦國軍隊的實力可以說是讓其他諸侯國的軍人,聞風喪膽。

當秦國統一中原之後,其所代表的“尚武”精神也就開始被後面的國家所繼承。

雖然秦朝之後的封建王朝,用文治武功一詞來概括自己的統治方式。

將文治放在武功的前面,看似是將文治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但其實不然,兩者是同樣重要的統治方式,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文治固然重要,但是若沒有武功作為保護盾,那麼一個文弱的國家是不會有存續的機會,遲早會被兼併。同樣,若一個朝代或國家僅僅依靠武力來統治,必定會出現暴政的現象。

尚武精神是推動一個民族不斷向前發展的助推劑,正是因為具有一種尚武精神,一個朝代、一個國家才能夠在暗流湧動的社會環境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是話語權。

二、康熙重視、“尚武”風靡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是大多數人最一開始瞭解宋朝時,所知道的有關故事。

而大多數的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人認為宋太祖過於權力過於渴望,想擁有更多的權力。

瞭解宋朝建立的歷史的人都知道,宋朝的建立正是趙匡胤發動的軍事叛亂之後的結果。

宋太祖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畢竟自己就是通過這種手段登上皇位的,於是他將手握重要兵權的跟隨他戎馬一生的戰將手中的兵權收歸到自己手中。

這也就是為什麼宋太宗時期將文治作為治國的首要方式,而這一時期的武功或者說是尚武精神不被重視,逐漸消退。

清朝作為北方的遊牧民族本就十分善戰,因此當滿族入關,清朝建立之後,尚武精神再次被統治者所重視,將其提到了與文治相等的地位。

作為千古明帝之一的康熙,其成為統治者之路並不像其他的帝王那樣順利,康熙八歲的登基,登基之後的康熙由於年齡太小。

不僅沒有實權,還要被權臣監視,但是康熙也明白此時正是韜光養晦的好時機,於是他用了五年將自己變成能夠都擋一面的帝王。

康熙十三歲的時候,將重要的權臣鰲拜除掉,十四歲開始親政,有著不平凡經歷的康熙帝自然知道“武功”的重要。

於是他非常重視對臣子尚武精神的培養,而其重視的程度可以從其教子方面窺探到。

康熙統治時期,不僅政治清明、國家繁榮,還不斷地擴大清朝的統治範圍,並且致力於平定邊患,多次御駕親征去平定準噶爾。

他要求所有的皇子在四、五歲的時候,必須開始接受正規而全面的教育。

主要是在兩個方面:第一,對儒家典籍的學習。

儒家作為封建時期的主流思想,自然不容忽視,而其也是維護和鞏固統治基礎。

能夠的到後世的認可,可見康熙可以說是非常精通儒家文化,對儒家的思想理解的非常透徹。

他對皇子的教育也是非常的重視,不僅為他們挑選最具有政治眼光的重要人物為老師,還會不定期抽查他們的學習情況。對武術以及騎馬射箭的重視。

在那樣一個冷兵器的時代,戰爭中主要依靠的就是騎兵和箭術,這兩個最主要的方式自然每一個男子必須要學習的。

滿族本就是遊牧民族,騎馬射箭自然是每一個滿族必須要會的技能,並且在被康熙視為保護國家最重要的基礎。

騎馬射箭不僅僅是一種民族特色,或者說是在當時為數不多的能夠得到漢民族的人所推崇的一種具有滿族特色的技能,更是滿族維護和鞏固統治的基石。

康熙帝年幼的時候,他的父親順治帝十分注重對他的培養,加上康熙帝天資聰穎、資質過人。

在良師默爾根的教習下,當康熙帝還是少年的時候,其騎馬射箭的技術等到了順治帝及眾多的大臣的連連稱讚。

據記載,當時康熙帝一天之內能夠射殺三百八十一隻兔子,可見其騎射技術的高超,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深信“虎父無犬子”的康熙,十分注重對皇子的騎射的培養。

雖然不定時抽查皇子們對儒家經典的學習情況,但是為了能夠讓皇子們在閒暇之

餘能夠練習箭術,能夠增強自己的體制,將皇子們讀書的庭院中間的地方,改成了練習射箭的場所。

這就可以讓皇子們隨時隨地的考核,也有利於皇子們射箭技術的提高。

康熙也十分疼惜騎射技術高超的皇子,康熙十八年的時候,康熙和當時的太子胤礽去狩獵。

讓康熙沒想到的是胤礽射出五隻箭,悉數命中,分別是一頭鹿和四隻兔子,這讓康熙非常高興。

不經如此,康熙還專門為皇子們制定了實際的狩獵時間,一年兩次,春天的被稱為水獵,而其所用的工具是舟船。

還是有一個是安排在秋天,被稱為秋哨,秋天的狩獵活動則主要是為了考察皇子們的騎射技術。

除了這兩次之外,還有一次就是按照祖制傳下來的秋獮,這樣的話,皇子們一年有三次機會可以展示自己的武功。

不僅如此,還有一個被稱為”塞外行圍”的活動,也是對騎射能力的考察。

塞外行圍不僅是為了考察皇子,還將其用到日常的軍事訓練中,能夠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從而助力戰爭的勝利,彰顯大清的軍威、國威。

康熙的眾多皇子騎射能力都非常出眾,但十四皇子胤禎的騎射能力是在其他皇子之上,而他也就成為了康熙最得力的助手,也備受康熙的寵愛。

他不僅參加了康熙非常的重視的與準噶爾的戰爭,並且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而且還成功收復了西藏。

康熙帝作為君主,不僅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將滿族男子的英勇、豪邁的雄姿展現出來,更是希望自己的兒子都能夠成為為己所用的賢能、有勇有謀之人,將祖宗基業延續百年,甚至更久。

他對皇子尚武精神的培養,對清軍戰鬥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對騎兵、善撲營、火器營等軍營中士兵軍事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康熙帝對尚武精神的重視,也對乾隆帝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乾隆帝甚至建造了箭亭,用來專門練習射箭。

可見,康熙帝對皇子尚武精神的培養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對清朝軍隊能力的提升,更是對自己統治的鞏固。

三、小結

無論是秦朝還是清朝,尚武精神的都對其產生了重要的作用,雖然國家在某些方面可能有不足之處,但是這並不影響國家的發展,而這種自信就是源於尚武精神。

尚武精神不僅是一個民族、國家的凝聚力、智慧的體現,更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根本力量。

正是因為有著這種尚武精神才不怕任何阻礙,克服重重困難,為自己的國家貢獻出畢生精力。

9
最新評論
  • 年營收30億,智明星通投資的這家SLG廠商贏麻了
  • 小超夢上演血條消失術,蓄意轟拳瞬秒雙C,一拳打出1733點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