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來,國際上新興群醫學。哈佛大學等設立群醫學系,布朗大學等開設群醫學項目。2014年,牛津大學穆爾格雷等編著《群醫學》一書。2018年7月,北京協和醫學院開始建設群醫學學科。2021年,濰坊市衛健委在國家級、省級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中開始嘗試和運用群醫學。
群醫學概念尚不統一,但核心內涵是:臨床醫生不僅要為患者個體服務,同時對有共同需求的患者群體承擔責任,綜合運用基礎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臨床醫學、康復醫學等知識和方法,對患者群體開展健康管理,實現以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實施群醫學的臨床醫生,對患者群體承擔健康管理責任,並不是對每一個未親自診治的患者個體負責,而是通過建立群醫學工作網絡,組織下級臨床醫生和基層家庭醫生對個體患者開展健康管理和服務。
建立群醫學工作網絡,實現四個整合:一是目標整合。以滿足患者群體的“共同需求”為目標。二是過程整合。建立完整的健康管理鏈條。三是標準整合。制定和實施統一的健康管理指南。四是資源整合。實現城鄉、醫防、全專、技管、數字整合。
通過群醫學整合,達到三個目的:第一,實現臨床醫生價值最大化,在現有醫療衛生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整合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第二,推動醫學之間、醫院之間、醫生之間融合發展,減少醫療衛生資源整體運行過程中的浪費。第三,提供同質化醫療衛生服務,促進衛生服務公平可及。
群醫學不僅是理論創新,而且催生許多新技能,對於專科教育背景、專業分工背景下的所有人都具有挑戰性。首先,對臨床醫生來說,要有透過患者個體洞察患者群體衛生健康問題的能力,要具有組織群體服務的管理能力,要有對患者群體服務的責任擔當,等等。其次,對於家庭醫生,要有與服務群體建立信任的能力,要有發現疾病、指導就醫、跟蹤服務的能力,要有與臨床醫生建立穩定關係的能力,等等。再是,作為行政管理者,要有建立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能力,要有對群醫學工作網絡運行監管能力,要有配套政策、措施的推動能力,等等。
群醫學是信息時代的產物。信息化對群醫學至關重要,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群醫學旨在建立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跨層級、跨機構、跨醫學進行整合,信息化是實現其整合能力的物質技術條件。二是群醫學把各種要素整合起來,以超越組織和機構的工作網絡形式運轉,信息化是保持運行狀態穩定性的決定因素。三是把各種健康信息、醫療衛生服務信息收集起來,實現共享、開放和應用,除了信息化別無選擇。
群醫學以患者需求為關注焦點,把與疾病有關的所有需求納入健康管理,把質量放到整個健康管理鏈條進行管理,提升患者就醫感受。
群醫學在要求臨床醫生承擔新責任的同時,要求臨床醫生與家庭醫生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臨床醫生作為專科醫生,根據自己的專長,對一個個“有共同需求的群體”承擔責任;家庭醫生在自己的服務片區,針對不同疾病個體一個個地開展健康管理,落實不同臨床專科醫生提出的對不同疾病的健康管理要求,最終成為全科醫生。
群醫學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為基石。電子健康檔案為每個居民建立健康數據庫,為整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大數據庫。
群醫學的實質,就是疾病人群健康管理。疾病人群健康管理是對全人群健康管理的優先選擇。
疾病人群健康管理鏈條,與分級診療制度全部程序高度契合。只有從健康管理做起,分級診療制度才會建立在就醫需求管理、就醫秩序管理、就醫流向管理的基礎上,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才具有實現的前提和條件。
以構建群醫學工作網絡為驅動,建立在疾病人群健康管理基礎上的分級診療制度,就是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全部。
把群醫學、疾病人群健康管理、分級診療制度、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有機統一在一起的,就是單病種群體管理。
濰坊市開發單病種群體管理系統,與百度靈醫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合作,為群醫學在中國的實踐探索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