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其實是有目標玩家篩選機制的,進入長草期原神每天基本上線半個小時都算多了,這也正契合忙碌的上班族的需求:平時上線打卡,週末假期肝新版本內容。
毫無疑問,這類玩家群體既手裡有錢,又不至於因為原神無pvp弱社交的單機遊戲模式而導致快速消耗遊戲內容,粘性較高,屬於較為理想的優質客戶;
另一類主要玩家群體是二次元愛好者,即宅文化圈。這類用戶對待喜愛的二次元角色的態度大多和粉絲相差無幾,普遍比一般玩家更願意為愛買單,這點可以從各種周邊和在普通人看來無法理解的昂貴手辦的銷售情況可以一窺端倪。
一般而言,這類玩家群體對於角色的重視程度遠高於其他遊戲內容,而原神的以角色為核心賣點的開放世界既滿足了這類玩家對於二次元角色的需求,又賦予了這些角色3d形象以及相應的開放世界舞臺。這類玩家抽到的二次元老公老婆們不再僅僅只是一張立繪或二維紙片人,而是實實在在可操控的3d卡通渲染人物,這相當於狠狠戳中了這類玩家的G點,所以原神亦較好的契合於這類為愛買單的玩家。
但由於遊戲品質、二創宣傳和各方面輿論原因,原神吸引了一大批的非上述類用戶群體,即作為二次元手遊的原神,它的玩家群體卻逐漸呈現了泛二次元化。這其中有傳統網遊的pay to win型玩家、部分單機遊戲玩家、休閒型玩家等等。實際上原神早留有對拓展玩家群體的泛用性玩法,如深境螺旋(實際也是主要誘導氪金的玩法)、聯機玩法等等。
泛化擴張的混合群體必然會存在一些爭議,實際上一個玩家本身就會存在多種特徵複合的情況,很難完全劃分成不同的類別。
ky這個詞起源於二次元日漫圈,即日語“讀不懂氣氛”的讀音縮寫。後常用於形容在不相關場所提及某個不相關話題的行為。而當玩家圈擴大時,就無可避免的引來一類“ky”玩家,而這部分人往往亦是導致遊戲破圈風評惡化的原因之一,即典型的一粒屎壞了鍋粥。
在原神的中後期,這類“ky”玩家是較重要的導致風評的原因之一,但實際上反“ky”早已擴大化為了反“原神”,即使相關場所提及仍招致非議。這與另一風評惡化誘因→拉踩行為亦有關聯。而與之同時,部分非原玩家群體惡意的反串抹黑、愈加激烈白熱化的粉黑對線更是後續風評惡化的最重要原因。而一切,起源於原神尹始的撲天蓋地的所謂“抄襲”風波。
縱觀網遊史,也很難找出哪一款遊戲的鑑抄風波鬧的如此之大,甚至於像想用這場風波將原神扼殺在搖籃裡。從馬後炮的角度上來看,也間接說明某些大陸廠商對於這款遊戲的意義有看超乎想象的敏銳和前瞻性,也即資本總是比常人更具有遠見。
而原神不止得罪了同行,還得罪了一眾渠道商。各式應用市場傳統一直是55分成,某些渠道甚至達到了渠道7遊戲方3的程度。原神如今除了小米妥協後的原7米3分、合作伙伴b站以及蘋果,沒有上其他渠道,因此到現在各個應用市場上也搜不到原神。
這場風波的影響深遠,直到開服的“黑暗降臨”,玩家們一直處於高壓逆勢輿論之下。當原神輿論一一反轉後,壓抑已久的玩家勢必掀起巨大的反撲,而跟風黑中的部分人也迅速因反撲而極端化,迴避或勢不承認任何反轉和成就,在極度的自我中愈發魔怔。
還有一些黑子是崩三崩二棄坑玩家,可以理解為反向提純。曾經有多熱愛,現在就有多仇恨,主要亦是米家遊戲筆電身高質量和頗為昂貴的沉沒成本帶來的部分後果:不自量財力的玩家因為數值而被策劃玩弄於股掌之中,最後滿盤皆輸,從此化身魔怔人。也體現二次元圈的一些特性,愛的太熱烈,輸的越徹底,也就越魔怔。
最惡劣的黑子群體:拱火樂子人就不多作贅述,實際上並非什麼特定黑子,什麼有樂子就針對什麼,也是當今互聯網惡臭化的罪魁禍首之一。
至於水軍,前期較多,後期較少,一般不會用於對線,而是在各類評分上。
對於理想中的遊戲,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君子和而不同,也勸各位尚有理智的黑子無論因為什麼原因,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冤有頭,債有主,攻擊他人的喜好只會讓對立和成見愈積愈深。如果已經魔怔,那隻能說自求多福,希望還能有尚美好的事物,讓他們放下魔怔的執念,與原神相忘。
嘛,在互聯網上說服一個不同觀點的人難於登天,頂多提供信息讓人自行判斷,各執一詞的爭辯最後只能導致對線或不歡而散,所以不如讓時間來見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