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廠商米哈遊新作《原神》於2020年9月在各大主機和移動平臺上市。
儘管在開發期間不斷爆出許多抄襲風波,一度被網友圍剿,但是《原神》一上市卻迅速爆火,僅僅首四天就成功突破了1千7百萬次的全球下載量。
國外移動分析公司App Annie指稱原神突破1千700萬下載的里程碑
原神在短時間內立即成為了整個亞洲和美國銷量最高的遊戲,Niko Partners的高階分析師Daniel Ahmad也向著名遊戲媒體IGN透露,原神的首周銷量估計已經達到了5千萬美元,其中大部分的收入來自中國、日本和美國。
Daniel Ahmad也指出,原神在上市以前就已經累計了多達2千萬的事先登入,而其中的5百萬來自於國外。對國內的遊戲廠商,還是對《原神》這一款新的遊戲而言,都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壯舉。
然而,在《原神》正式上市以前,曾經爆出許多的抄襲風波。
2017年
年度大獎神作
在開始發售以前,米哈遊就為《原神》公佈了不少宣傳短片。其中不少眼尖的網友就發現《原神》的宣傳片當中,有許許多多的元素都和日本任天堂2017年度大作《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類似。
《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海報
《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是任天堂為主機Switch開發的第一方遊戲,遊戲上市第一年就獲獎無數,其中就包括了最具代表性的遊戲大獎(英語:The Game Awards)的年度最佳遊戲(英語:Game of The Year,GotY)。
除了美術風格,《曠野之息》的晝夜溫度系統、天氣系統都獲得好評
下面就讓小翼君帶你看看《原神》幾個抄襲的嫌疑吧!
《原神》真的抄襲了嗎?
網友搜刮到的幾個嫌疑
嫌疑1:火焰與環境的互動
火焰能夠和周圍的事物產生各種反應——這也是現實世界的我們一定了解的道理。但是換過來遊戲裡頭,卻需要複雜的編碼程式才能讓火焰擁有這些栩栩如生的特性。
在《曠野之息》中,火焰除了能夠提高周圍的溫度,如果將食物放在火焰旁也能將食物烤熟。如果以火點燃野草,野草也會著火,生成上升氣流。
嫌疑2:角色的建模動作一致
要創立遊戲中的角色,然後讓他們能夠動起來,首先就需要建模。在《原神》的早期宣傳片中,就爆出角色的游泳和爬牆的動作和《曠野之息》的完全一樣。
游泳
爬牆
而這次除了《曠野之息》,角色揮刀的動作,也和另一款年度遊戲《尼爾:機械紀元》如出一轍。
揮劍
收刀
角色動作的相似度,其實我們用肉眼也不難看出。
嫌疑3:使用者介面(英語:User Interface,UI)
遊戲的UI是我們玩家最常接觸的畫面,只要開啟遊戲迎面而來的就是遊戲介面啦。而一款好的遊戲,一般上都會有一個讓人看了眼睛很舒服,或是讓人眼睛一亮的使用者介面。
天下第一的《女神異聞錄5》可以說是現代把UI徹底玩壞的一款遊戲
當然,《曠野之息》的UI走的則是簡約風,玩家一般導覽起來都很順暢,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按鍵說明簡潔明瞭
《原神》的食物選單畫面
仔細比較兩個畫面的話,相信有不少同學也看得出其中的相似之處。
嫌疑4:遊戲機關
《曠野之息》的大地圖中,總會有幾個怪物的小部落,玩家成功擊退這些怪物以後,就可以得到小寶箱的報酬。而《原神》中也有一樣的機關。
擊退怪物獲得寶箱
《原神》一樣也有類似的機關
以上的種種嫌疑,似乎都在說明《原神》抄襲了《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也不難怪在《原神》開始宣傳的時期,就遭受到了廣大網友的責罵。當然也有網友調侃,《原神》的本名應該改作《還原神作》。
然而,儘管網路上罵聲一片,充滿對《原神》的指控,《原神》真的抄襲了嗎?
這個問題恐怕沒有那麼簡單。因為從法律上而言,要構成抄襲首先遊戲的建模、編碼、程式必須完全一致。
而實際上程式編碼不同的排列組合,確實也可以製造出相似的遊戲效果。只要《原神》的遊戲原始程式碼和《曠野之息》沒有相同之處,我們就不能指著《原神》大喊人家抄襲。
《原神》的種種行為,其實真的只是抄襲的嫌疑那麼簡單嗎?而現在《原神》爆火大賣,又和之前的風波有什麼關係?
你所不知道的
“負面營銷” / “炎上商法”
什麼是負面營銷呢?
負面營銷其實是一種異於常規的營銷方式,是一種逆向思維在營銷模式上的運用。負面營銷指的就是透過製造“負面”新聞或事件,廣大地引起媒體和消費者的評論、關注,以低成本實現產品或品牌推廣的目的。
而在日本,這種“負面”新聞而引起的網上罵戰,有著“炎上”這樣的一個稱呼。也因此,“負面營銷”也有另一個別稱,也就是“炎上商法”。
這種營銷方式雖然看起來好像對宣傳方而言無益,但實際上卻是效果非常顯著的一種方式。瞭解了下面幾個負面營銷的好處,也就不難理解米哈遊為什麼要選擇風險這麼高的營銷方式了。
1.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負面的事件,總是會比正面的事件更容易引起大眾的注意力。
一般上傳統的正面營銷都是向消費者展示自身品牌的優點,或是透過知名明星建立健康友好的品牌形象。而這種營銷方式的傳播力度往往不如期望中的強大。
而負面事件的傳播能力確實不容小覷的,不僅速度快,見效也快。一傳十,十傳百,當大家都在罵同一件事的時候,這個產品就得到曝光了。
2. 降低成本
近幾年來市場上的產品越來越豐富,消費者自然而然對各種正面的宣傳已經開始感到厭倦。同時,廣告的成本也在逐年增長,效果卻不見得有所改善。
負面營銷卻可以大大減低宣傳的成本。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最多的就是吃瓜群眾,信手拈來的負面新聞絕對是大家的所愛。即使大眾不喜歡這些產品,也可以在各大媒體自由發揮大力吐槽,讓大眾為自己代勞搞營銷。
況且,如果自己的負面新聞成為了微博熱搜,還能繼續保持溫度,大大減輕成本。
讓網友發揮創意,為自己的產品打廣告
3. 深入人心
負面營銷有別於一般的營銷模式,在於它擁有自己特殊的“魔力”,而這個魔力就在於其強大的“偽裝術”。
當你還在默默醞釀憤怒的情緒的時候,這個產品的印象已經深深在你的腦海裡面紮根。而搞不好,未來的你哪一天就會突然心血來潮,想起這一個產品,突然覺得這個產品其實還不錯,然後你就上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