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宇 肖相如頻道
導讀:你是如何診脈,如何三部九候的?
我所講述的相關脈診文章,雖然力求淺顯易懂好掌握,但是還是有很多朋友會有頗多疑問。
究其原因,乃是因為我的脈診方法雖然源自於傳統中醫脈診,但某些體會和標準與傳統脈診確有很大差異,所以我們還是很有必要來詳細的講述,力求願學者能自行掌握我的脈診方法。
浮 取傳統脈書上皆為“輕觸即得”,但據我臨床看,大多浮脈者會隨著外感的時間延長出現不同程度的浮下,也就是浮脈從面板逐漸往中部下降的趨勢,故我稱其為“浮下”。
若輕觸即得,且僅寸脈浮者多在24小時以內受過涼。若輕觸即得,寸關皆浮,多是外感4天以內。
輕觸無感覺,稍下壓,但未到中部者,根據其下壓的力度,可以判斷外感的天數。
浮取時的脈力不是最強的脈力,不能作為標準脈診脈度。因此雖脈診有浮脈出現,依然可以得到脈力的最強點。
中 取中取部位不一定就在皮骨之間的正中,一般來講在那薄薄的皮肉之間也不容易準確地確定中間點。
那麼依什麼來確定中取的部位呢?這就要聯絡脈度了。
當三指同時下壓各自尋找到寸關尺的最強脈力點的時候,即為中取的脈度,以此對照寸關尺的脈度。
對於寸部未發生問題者,一般多以其為標準脈度。
比如說心、腎、膽囊有疾患者,有時寸關尺脈度均低於標準脈度,此時則必須參照前法,以總按來探尋了。
沉 取中取不得,或者與標準脈度比較弱者,指頭繼續下壓至中取力度,再下壓指下至沒有脈動時,輕輕上提手指,至力度最強處,此段距離皆為沉取。
當然也有指頭按至骨,脈感仍然比標準脈度弱者,我稱其為“沉弱”,即沉取至骨仍弱的脈感記錄。
寸關尺反覆推尋,尤其是對脈比較弱的患者一定要多次仔細的探究、審視,才能得出正確的脈象和脈度結論。
//////////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