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髒燥(喜悲傷欲哭)——甘麥大棗湯組成:炙甘草10克,小麥30克,大棗5枚。上三味加水適量,小火煎煮,取煎液二次,混勻。早晚溫服。本方有養心安神,補牌和中之功。2、虛煩懊惱——梔子豉湯組成:梔子﹑淡豉。主治傷寒汗吐下後,虛煩不眠,劇者反覆顛倒,心中懊惱及大下後身熱不退,心下結痛,或痰在膈中。3 、煩悶——逍遙丸或柴胡疏肝散逍遙丸組成:柴胡、當歸、白芍、白朮(炒)、茯苓、薄荷、生薑、甘草(炙)等。注:逍遙丸來源於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清代著名醫學家葉天士稱讚其為“女科聖藥”。此方專為肝鬱脾虛、脾失健運之證而設,為中醫調和肝脾的名方,備受歷代醫家的推崇。柴胡疏肝散:柴胡(6克) 陳皮(6克) 川芎(4.5克) 香附(4.5克) 枳殼(4.5克)芍藥(4.5克) 炙甘草(1.5克)。功在疏肝行氣,活血止痛。
4、更年期——二仙湯組成:仙茅9克、仙靈脾9克、巴戟天9克、當歸9克、黃柏6克、知母6克。主要功能為:溫腎陽,補腎精,瀉腎火,調衝任:用於更年期綜合徵(婦女絕經前諸證,頭目昏眩、胸悶心煩、少寐多夢、烘熱汗出、焦慮抑鬱、腰痠膝軟等),高血壓病、閉經以及其他慢性病見有腎陰陽兩虛、虛火上擾者。5、癇症——定癇丸組成:天麻10 川貝9 法夏8 雲苓10 茯神9 膽南星8 石菖蒲6 全蠍(去尾)3.5 殭蠶6 琥珀粉1.5 燈芯草2 陳皮5 遠志(去心)6 丹參15 麥冬12 硃砂粉(水飛)2 竹瀝(1杯) 薑汁(1杯) 。功在滌痰熄風。6、癲症——礞石滾痰丸。組成:金礞石 (煅)40g 沉香20g 黃芩320g 熟大黃320g,上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乾燥,即得。功在降火逐痰。主要用於實熱頑痰,發為癲狂驚悸,或咳喘痰稠,大便秘結。
7、狂症——生鐵落飲組成:天冬去心 麥冬去心 貝母各三錢 膽星 橘紅 遠志肉 石菖蒲 連翹 茯苓 茯神各一錢 元參鉤藤 丹參各一錢五分辰砂三分。用生鐵落,煎熬40分,取此水煎藥,服後安神靜睡,不可驚駭叫醒,犯之則病復作,難乎為力。凡狂症,服此藥二十餘劑而愈者多矣,若大便閉結,或先用滾痰丸下之。8、呆症——七福飲組成:人參6克 熟地9克 當歸9克 白朮(炒)5克 炙甘草3克 棗仁6克 遠志5克(制用) 。上藥用水400毫升,煎取280毫升,空腹時溫服。主治氣血虛虧,心神不安。氣血俱虛,心脾為甚者。大恐大懼,損傷心脾腎氣,神消精竭,飲食減少。心血虛而驚悸者。9、驚悸——平補鎮心丹或安神定志丸或硃砂安神丸或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平補鎮心丹:組成:酸棗仁7.5克(去皮,隔紙炒) 車前子(去土,碾破) 白茯苓(去) 五味子(去枝、梗)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 麥門冬(去心) 茯神(去皮)各37.5克 天門冬(去心) 龍齒 熟地黃(洗,酒蒸) 山藥(薑汁制)各45克 人參15克(去蘆) 硃砂15克(細研為衣) 遠志(去心) 甘草(炙)各45克。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時用米飲或溫酒送下,漸加至50丸。功在益氣養血,鎮心安神。主治心氣不足,志意不定,神情恍惚,夜多異夢,忪悸煩鬱,及腎氣傷敗,血少氣多,四肢倦怠,足脛痠疼,睡臥不穩,夢寐遺精,時有白濁,漸至羸弱。
安神定志丸:組成:遠志6克,石菖蒲5克,茯苓15克,硃砂2克(沖服),龍齒25克(先煎),黨參9克。功能是寧心安神,除痰通竅。方中硃砂、龍齒重鎮安神,遠志、石菖蒲入心開竅,除痰定驚,同為主藥;茯苓、黨參健脾益氣,協助主藥寧心除痰。主治精神煩擾、驚悸失眠、癲癇。方中加入酸棗仁、柏子仁,則養心安神作用更好;若用於治癲癇,痰多者宜加入膽南星、竹茹等滌痰之品。硃砂安神丸:硃砂 黃連 地黃 當歸甘草。主治清心養血,鎮驚安神。用於胸中煩熱,心神不寧,失眠多夢。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桂枝9克(去皮) 甘草6克(炙) 生薑9克<切) 大棗12枚(擘) 牡蠣15克(熬) 蜀漆9克(去腥) 龍骨12克。上七味,以水1.2升,先煮蜀漆至1升,納諸藥,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主治傷寒脈浮,誤用火迫發汗,以致心陽外亡,驚悸發狂,臥起不安者。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相傳起源於軒轅黃帝,代代口耳相傳,後又經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增補發展創作,於春秋戰國時期集結成書。在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等。實乃中醫藥學之綱目!
概要
只要是筋的問題,治肝沒錯。 只要是骨的問題,治腎沒錯。 只要是肌肉的問題,治脾胃沒錯。 只要是血脈的問題,治心沒錯。 只要是面板病毛髮的問題,治肺沒錯。
五臟
1.心: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生理功能 ①主血脈;②主神志;心開竅於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與小腸相表裡。2.肺:肺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生理功能:①主氣,司呼吸;②主宣發肅降;③通調水道;④朝百脈主治節(淤結);輔心調節氣血執行;肺上通喉嚨,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肺與大腸相表裡。3.脾: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屬土。生理功能:①主運化;②主升清;③主統血;開竅於口,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脾與胃相表裡。4.肝: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屬木,主升主動。生理功能:①主疏洩;②主藏血;開竅於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與膽相表裡。5.腎:腎為先天之本,藏志,腰為腎之腑,在五行屬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長髮育與生殖;②主水;③主納氣;在體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開竅於耳及二陰(肛門 會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與膀胱相表裡。
六腑
1.膽:生理功能:貯存和排洩膽汁,膽主決斷。2.胃:生理功能:受納腐熟水谷,胃以降為和。3.小腸: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別清濁,“小腸主液”。4.大腸:生理功能:傳化糟粕,大腸主津。5.膀胱:生理功能;貯尿和排尿,依賴腎的氣化功能。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氣,總司氣機和氣化,為水液執行的道路。
十二經絡流注
一日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流經一個經 脈,首尾相接,如環無端,掌握了自己的 身體,也就掌握了長壽健康的秘訣!子時:23:00——1:00
膽經: 熟睡!膽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入 眠,膽方能完成代謝。這個時候心臟功 能最弱,如果有心臟病人備好救心丸。丑時:1:00——3:00
肝經:深睡眠!此時中肝修復的最佳時間,廢棄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在丑時完成。此時必須進入深睡狀態,讓肝臟得到充足能量。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援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易患肝病。寅時:3:00——5:00
肺經 :大地陰陽從此刻轉化,由陰轉陽。人體此時也進入陽盛陰衰之時。此刻肺經最旺。肝臟把血液提供 給肺,透過肺送往全身。些刻人體需要大量呼吸氧氣。肺病 哮喘病人在寅時服藥比白天常規服藥效果好。卯時:5:00——7:00
大腸經:排便!便前一杯溫水。此刻大腸經旺盛,吸收食物中水分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辰時:7:00——9:00
胃經 :勿忘吃早餐!此時不斷分泌胃酸,如果餓久了, 就會有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炎、膽囊 炎等危險!巳時:9:00——11:00
脾經 :喝水!(此時多喝水)脾是消化、吸收、 排洩的總排程。脾是後天之本。補脾:薏米 紅豆 山藥粥。一整天2000ml毫升水約5瓶礦泉水,要持續喝千萬別別喝任何的飲料。午時:11:00——13:00
心經 :小憩一會兒。心臟推動血液執行,養神,養氣,養筋。能午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 充沛。※午睡不能超過 30分左右,會奪覺,容易引起晚上失眠。未時:13:00——15:00
小腸經 :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如小腸有熱,人體就會打咯 排氣。故午餐下午1:00之前 吃,營養物質都吸收進入人體。申時:15:00——17:00
膀胱經 :排尿!膀胱把水液排出體外。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遺尿。膀胱最活躍適合多喝水。要這個時候一定不要憋尿,會得“尿瀦留”。酉時:17:00——19:00
腎經 :腎臟為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 之精。腎為先天之根。”經過申時的人本 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時辰。這是一個男人的時刻。對於腎功能有問題的人而這個時候按摩腎經效果最為明顯。戌時:19:00——21:00
心包經:此刻創造安然入眠的條件。平和心態。亥時: 21:00——23:00
三焦經 :睡覺了!此時是人體最大的腑三焦經執行,主持諸氣、疏通水道。亥時三焦通百脈。可休養生息。
總結
《黃帝內經》基本精神及主要內容包括:整體觀念、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預防養生和運氣學說等等。“整體觀念”強調人體本身與自然界是一個整體,同時人體結構和各個部分都是彼此聯絡的。“陰陽五行”是用來說明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係的理論。“藏象經絡”是以研究人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等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相互關係為主要內容的。“病因病機”闡述了各種致病因素作用於人體後是否發病以及疾病發生和變化的內在機理。
“診法治則”是中醫認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
“預防養生”系統地闡述了中醫的養生學說,是養生防病經驗的重要總結。
“運氣學說”研究自然界氣候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並以此為依據,指導人們趨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