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手術,包括外科和介入手術,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而核磁共振(MRI)檢查也是患者診療中常用的檢查手段之一
但是在人們以往的印象中,心臟手術≈放入金屬植入物,但金屬物體=無法進行核磁共振,所以心臟手術患者無法進行核磁共振,這其實是個誤區!
今天將和大家說一說,這些心臟手術相關的金屬植入物到底能不能做核磁共振檢查呢?
金屬鈦夾大多數金屬鈦夾在患者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的過程中影響不大,不用過於擔心。
注意:
如果有金屬鈦夾,儘量建議選擇磁場低的核磁進行檢查。一般建議選擇在1.5t核磁磁場下進行檢查,避免偽影的干擾。
對於有金屬鈦夾但不清楚是否能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的患者,可及時與醫生進行溝通,判斷是否能進行檢查。
心臟植入式電子裝置心臟植入式電子裝置包括心臟起搏器、可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植入式心血管監測儀和植入式迴圈記錄儀等。
植入了這些裝置的患者要注意了!
電子起搏器或除顫器在強磁場中會出現發熱、異常感知等現象,嚴重時可導致電極端頭髮熱,灼燒心肌,造成心肌穿孔。不僅如此,磁場還會對起搏器或除顫器的脈衝造成干擾,引起惡性心律失常。
目前,臨床上應用的絕大多數心臟植入式電子裝置都不能與核磁共振檢查相容。所以除外少部分裝有可以相容磁共振的起搏器的患者外,裝有心臟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的患者,嚴禁做磁共振檢查。
這就是磁共振檢查的絕對禁忌!
冠脈和外周血管支架幾乎所有市面上的冠脈支架在核磁共振檢查時是安全的,可進行≤3.0T的MRI檢查。2007年前安裝的外周動脈支架可能存在弱磁性,但通常認為在手術6-8周後也可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人工心臟瓣膜和瓣膜成形環幾乎所有市面上的人工心臟瓣膜和瓣膜成形環都可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手術後任意時間都可進行≤3.0T的核磁共振檢查。但是,由於產品的差異性,還是應在檢查前告知醫生進行確認。
做核磁共振檢查前,我們要注意!瞭解自己身體上的“異物”,儲存好它的相關說明書,在檢查前,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評估,以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