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當睡神許普諾斯降臨時,人就會昏昏欲睡

撰文 | 徐敏(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夜闌更深後

我們昏昏欲睡,逐漸進入夢鄉;

曙光初照時

我們精神抖擻,開啟新一天的生活。

01 睡眠的奧秘一直很有趣

從古至今,人們都試圖揭開睡眠的奧秘,

試圖瞭解合上雙眼後的身體

究竟發生了什麼

古希臘人對睡眠現象

給出了一個浪漫的解釋——

每當黑夜女神倪克斯(Nyx)拉下夜幕時,

其子睡神許普諾斯(Hypnos)就會

吩咐侍者從冥界到大地上

誘使人類入睡,

而3000個性格各異的

夢神俄尼裡伊(Onirii)們

則會化身為不同的夢境造訪凡人。

我們中國人也借周公姬旦之名

整理了一部《周公解夢》流傳至今,

書中列舉種種夢境,

並據此預測吉凶。

然而,這些古代民間故事僅止步於

對睡眠現象的記錄與臆想,

其中對睡眠機制的解釋缺乏客觀依據

難以被重複驗證[1]。

從左到右分別為約翰·戴維、馮·埃科諾莫和漢斯·伯格

直到19世紀,

睡眠研究才開始步入科學的正軌

1845年,英國醫生約翰·戴維(John Davy)

開始研究睡眠與體溫的關係;

其後,羅馬尼亞神經學家

馮·埃科諾莫(Von Economo)推測

下丘腦是負責調控睡眠-覺醒的重要腦區;

1924年,德國精神科醫生

漢斯·伯格(Hans Berger)首次在頭皮上

記錄到腦電活動(EEG),

極大地促進了睡眠科學的發展。

近幾十年來,睡眠探索又

取得了不少科學發現,

仍未能揭示睡眠的本質

時至今日,

睡眠的奧秘依然是一個有趣的謎

02 已知的睡眠

1982年,瑞士科學家

Alexander Borbély

將睡眠-覺醒調控的主要因素概括為

睡眠穩態和生物節律[2]。

其中,睡眠穩態是睡眠-覺醒週期

最重要的特徵,

描述了睡眠-覺醒之間的動態平衡

通俗地講,睡眠穩態就是

隨著覺醒時間的延長,

我們的睡眠壓力(想睡覺的需求)

越來越大;

而隨著睡眠時間的延長,

白天積累的睡眠壓力

逐漸得到釋放。

目前認為,包括腺苷在內的一些代謝分子

蛋白磷酸化等胞內生化過程

介導了覺醒期間睡眠壓力的升高[3]。

近年來,得益於研究手段的革新

(包括分子遺傳學技術、

神經細胞分型技術、

以鈣成像為代表的光學記錄技術、

大規模電生理記錄技術、

基於光遺傳或化學遺傳的

時空特異的神經操控技術等),

我們實現了

對神經活動更精細的觀察和操縱,

揭示了大腦內不同腦區中

特定種類神經元在

睡眠-覺醒調控中所起的作用。

上行網狀啟用系統主要負責覺醒調節[4]

此外,我們還發現

大腦在睡眠中並不是“關機”了,

而是“切換了工作模式”

分子層面

許多與細胞修復相關的基因轉錄

和蛋白合成在睡眠中都相對活躍,

很可能是在修復一些

覺醒期間積累的損傷[5];

細胞層面

睡眠中突觸結構被重塑,

部分突觸連線被弱化從而

環路層面

睡眠中仍有許多腦區

處於興奮的狀態,

甚至睡眠本身的維持也有賴於

睡眠相關環路的正常工作[7]。

大腦也需要定時地“洗澡”,圖片來自MICHAEL MORGENSTERN

此外,大腦的“夜班工作內容”還包括

腦脊液流動以清除大腦代謝廢物[8],

腦垂體前葉分泌生長激素[9],

海馬神經元再現覺醒期活動

以鞏固記憶[10]等。

03 未知的睡眠

不可否認的是,

睡眠領域內仍存在著

一些懸而未解的經典疑問,

睡眠前沿的科研進展也

引發了許多新的深層思考。

我們為什麼需要睡眠?

睡眠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睡眠-覺醒週期又是如何被調控的?

我們為什麼會做夢?夢的功能又是什麼?

目前,我們對這些睡眠科學

最基本的問題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在眾多未解的睡眠奧秘中,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

睡眠的終極功能是什麼?

腦子其實也是需要睡覺的,圖片來自dana.org

睡眠是動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

低等如水母,高等如人類,

只要是活的動物,

就有睡眠或者類似睡眠現象的存在。

這種演化上的保守性

也從側面反映了睡眠行為的重要性。

芝加哥大學的睡眠生物學家

Allan Rechtschaffen教授曾經說過:

如果睡眠行為

沒有至關重要的功能,

那它將是生物演化史上

最嚴重的一個錯誤”。

試想一下,如果睡眠行為無益無功,

我們豈不是白白浪費了

三分之一的人生?

遺憾的是,我們現在仍不清楚

睡眠行為的核心作用和目的。

睡眠是動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11]

另一方面,睡眠障礙是

一類越來越常見的疾病,

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據統計,大約有20%的車禍

直接或間接地與睡眠障礙相關

在美國每年由此帶來的經濟損失

超過1000億美元[12]。

睡眠障礙包括60餘種

影響睡眠質量、睡眠節律

或睡眠時長的疾病,

並可能影響患者白天的工作和生活。

依照現行的

《國際睡眠障礙分類》(ICSD-3),

睡眠障礙主要分為

晝夜節律睡眠-覺醒障礙、

失眠、中樞性睡眠增多、

睡眠相關呼吸障礙、

異態睡眠、睡眠相關運動障礙等[13]。

此外,阿爾茨海默症等神經系統相關疾病

也可能影響患者原本正常的睡眠。

目前我們對於大多數睡眠障礙

並沒有特效療法

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

對大腦調控睡眠-覺醒機制的

理解還不夠透徹

從這個角度上講,

研究“睡眠-覺醒是如何被調控的”這一問題

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社會價值。

04 未來的睡眠

當我們對大腦調控

睡眠-覺醒的機制

有足夠深入的理解之後,

我們或許可以對

未來的睡眠控制有所期待。

一方面,透過對睡眠行為的深入理解,

我們可以為臨床上大量

睡眠相關疾病的治療

提供一些理論基礎和參考思路

我們或許能夠讓失眠患者

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

讓發作性睡病患者在白天

能夠正常工作生活

甚至有望讓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患者

自定義夢境以擺脫夢魘困擾

另一方面,雖然我們不太可能

做到完全不用睡覺,

但是我們或許可以

提高睡眠的效率和質量

縮短每日所需的睡眠時間。

此外,我們或許還可以實現

更加靈活的睡眠時間管理

例如,出於工作、旅行或其他需要,

我們有時會前移或推遲睡眠時間。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褪黑素促眠

和咖啡因提神等,

但效果有時不盡如人意

且往往伴有副作用。

當我們對大腦調控睡眠-覺醒的機制

足夠深入的理解之後,

未來睡眠管理的效率將大幅度提高

我們還可能在條件允許時預存或補充睡眠,

相關的副作用也會大大減少。

05 人人的睡眠

睡眠絕不只是

科學家或醫生應該關心的事。

人人享有睡眠,

也有權利和責任去了解、維護自己的睡眠。

目前許多可穿戴裝置手機應用

已經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記錄睡眠,

提示可能存在的睡眠障礙。

但如何預防睡眠相關疾病、

發現睡眠問題後又如何改善、

如何與醫生合作治療等,

都需要利用科學的睡眠知識

盧梭筆下的《睡著的吉普賽女人》

據統計,我國有近40%的人

曾遭受失眠的困擾[14]。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可能不是

因為患有頑固的慢性失眠,

而是因為缺乏科學睡眠的基本知識,

或者缺乏學習科學睡眠知識的途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關於睡眠的科普資訊真偽難辨

以上也是我們作為睡眠基礎研究工作者

積極參與睡眠科普的原因。

我們計劃普及科學睡眠知識,

分享睡眠研究進展。

經科研或臨床專業人士稽核的科普內容,

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幫助大家提高日常睡眠質量。

另一方面,也希望透過對領域進展的梳理,

讓睡眠科研工作者及臨床醫生

對前沿研究有更多的思考,

更好地啟發後續工作。

參考文獻:

[1] Art Images for College Teaching, Great Altar of Zeus, Pergamon: Nyx, Goddess of Night (or one of the Erinyes/Furies?) hurls at serpent-wound vessel at a Giant, detail of north frieze, http://quod.lib.umich.edu/a/aict/x-gas291/gas291

[2] Borbély, A. A. A two process model of sleep regulation. Hum. Neurobiol. 1, 195–204 (1982).

[3] Allada R, Cirelli C, Sehgal A.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leep Homeostasis in Flies and Mammals.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 2017 Aug 1;9(8):a027730.

[4] Saper CB, Fuller PM. Wake-sleep circuitry: an overview. Curr Opin Neurobiol. 2017 Jun;44:186-192.

[5] Zada D, Bronshtein I, Lerer-Goldshtein T, Garini Y, Appelbaum L. Sleep increases chromosome dynamics to enable reduction of accumulating DNA damage in single neurons. Nat Commun. 2019 Mar 5;10(1):895.

[6] Raven F, Van der Zee EA, Meerlo P, Havekes R. The role of sleep in regulating structural plasticity and synaptic strength: Implications for memor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Sleep Med Rev. 2018 Jun;39:3-11.

[7] Brown RE, Basheer R, McKenna JT, Strecker RE, McCarley RW. Control of sleep and wakefulness. Physiol Rev. 2012 Jul;92(3):1087-187.

[8] Fultz NE, Bonmassar G, Setsompop K, Stickgold RA, Rosen BR, Polimeni JR, Lewis LD. Coupled electrophysiological, hemodynamic,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scillations in human sleep. Science. 2019 Nov 1;366(6465):628-631.

[9] Gamble KL, Berry R, Frank SJ, Young ME. Circadian clock control of endocrine factors. Nat Rev Endocrinol. 2014 Aug;10(8):466-75.

[10] Ji D, Wilson MA. Coordinated memory replay in the visual cortex and hippocampus during sleep. Nat Neurosci. 2007 Jan;10(1):100-7.

[11] Image source: Wikipedia/National Geography

[12] Drivers are Falling Asleep Behind the Wheel-- National Safety Council. https://www.nsc.org/road-safety/safety-topics/fatigued-driving

[13]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3rd ed,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Darien, IL 2014.

[14] 中國超3億人有睡眠障礙 成年人失眠發生率近4成--人民網. http://gz.people.com.cn/n2/2019/0321/c344102-32761975.html

22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婦科聖方“四物湯”補血養血,您會喝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