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Part 01.我本以為自己的健康狀況良好

我今年73歲,早已退休,平時身體健康,也就有點高血壓,控制的也還穩定。退休前曾經吸菸,退休以後聽從子女和老伴的建議把煙戒了。喜歡喝酒,但也就一天三兩。身邊認識的老人,很多是死於腫瘤。我思想上比較想得開,很早就和家裡人做好了交代,如果檢查出癌症,一定要明確告訴我。

今年也就是2020年7月,我開始感覺吃東西吞嚥時有點困難,經常感覺到有東西卡在胸口後面,而且噯氣也明顯增多。醫生建議我做胃鏡的時候,就有了點心理準備。做完胃鏡之後取了活檢,又過了三天才拿到診斷結果。醫生在家人同意的前提下,向我公佈了診斷結果:食道癌。

(圖文無關)

因為我的食道癌位於下段,最合適的治療是手術切除。食道癌一旦有了症狀,一般不會是早期,多少會有轉移,區別是轉移的範圍怎樣。因此手術前還需要做一下CT檢查,看看食道癌向外生長怎麼樣,有沒有侵犯到心臟大血管,有沒有淋巴結轉移。

CT結果顯示,我的胸腔裡已經有一些淋巴結腫大,但好在大血管什麼的都沒有受牽連,外科醫生看過了片子,表示手術可以做。

(圖文無關)

Part 02.我的第一次食道癌手術

手術日期定在了9月20日,過程很順利。麻醉以後很快就睡著了,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醒過來時手術就做完了。腫瘤和心臟、主動脈的分界很清楚,證實了CT的判斷。手術先是切開食管的下緣,這個過程是用腹腔鏡做的;然後再在我的頸部把食管上段切開。最後透過頸部的切口把胃提上來和剩下的食管吻合。所以整個手術我只有在腹部有幾個腹腔鏡的打孔,還有頸部的切口,並不需要開胸就完成了。除此之外,醫生還切除了幾個懷疑有轉移的淋巴結。

不過醫生也告訴我,手術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治療的結束,因為還要看手術以後詳細的病理診斷結果。尤其是術後復發的風險,而這取決於兩個條件:一個是手術的切緣是否乾淨,切緣不乾淨意味著手術殘留,這一點醫生比較有信心。而第二個條件則取決於我,看我的腫瘤病理型別如何。醫生用了一個詞叫做“分化”,分化越好的腫瘤和正常組織越接近,惡性程度就低,手術後復發的風險小;分化越差的腫瘤和正常組織差別越大,惡性程度就高,手術後復發的風險大。

三天後病理結果出來了,很不走運,我的結果是風險較高的低分化鱗癌。這種癌不僅是復發風險大,而且對化療不敏感。也就是說,就算是我手術恢復以後馬上開始化療,也可能免不了復發。

好不容易做了手術,卻有可能半年就復發,我覺得不甘心。和家人商量以後,我們決定尋求國際專家的意見,確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Part 03.我和家人做出了另外一個選擇

我們聯絡到了跨境醫療服務機構MORE Health,據說他們的美國醫學專家庫最齊全,裡面的醫學專家都是各個專業醫學領域裡非常頂尖的。MORE Health的醫學專員瞭解了我的情況,建議在會診之前再做一個基因檢測,這樣專家才能夠提供更加精準的建議。

我和家人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將切除的標本進行了專門的基因檢測。與此同時,MORE Health也將我的完整病歷進行了整理翻譯,基因檢測回來之後立刻整合在了一起。根據我的病情,他們給我聯絡到了美國首屈一指的癌症中心,美國紀念斯隆凱瑟琳癌症中心(MSK)的兩位專家:一位是食管癌腫瘤內科專家David Ilson教授,一位是食管癌放療專家Abraham Wu教授。我們之前也在網上做過檢索,知道MSK和兩位教授的大名,沒想到MORE Health真的把這樣的大牌專家給請到了。

Part 04.我的食管癌國外專家建議這麼治

最關鍵的問題是手術後化療的選擇。我的術後分期是T3N2M0,按照專家的分析,這樣的分期有一半的機率會在一年內復發,雖然手術已經把所有能看到的腫瘤都切除了,但只要殘留一個細胞,就還會死灰復燃。術後用藥的目的是將這部分殘留細胞殺死。過去的選擇是使用化療,此外還可以考慮放療。

但是兩位專家一致認為,我的病理型別可能對化療不敏感。專家很慶幸我做了基因檢測,因為我的治療關鍵就在這個檢測上,他們提到一個叫做微衛星不穩定狀態(MSI)的指標,這個指標在我的基因檢測報告中顯示很高。而這個指標提示對免疫治療會有很好的效果。基於這個指標,他們建議我可以捨棄常規的化療方案,而改用單一免疫治療。

在我們以往的認識裡,免疫治療是常規的放化療無效之後才使用的保留戰術,現在直接就用免疫治療不會太過嗎?專家在翻譯的協助下給我們做了耐心解釋:

腫瘤難以控制的一個原因是:不被人體的免疫系統識別,而免疫治療則是透過啟用對腫瘤細胞的免疫從而達到控制和消滅腫瘤的目的。不是所有的腫瘤都適合免疫治療,那些經常製造新抗原,從而能夠激發免疫系統的腫瘤免疫治療更有效。而我的腫瘤就屬於這種,所以專家預計免疫治療會對我更有效,有些像我這樣的患者單用免疫治療都可以讓腫瘤消失。同時,效果越明顯,副作用也就會越少。

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手術完了需不需要放療?兩位專家的意見也很一致:沒有必要。因為根據他們的經驗和文獻報道,像我這樣手術切緣乾淨的患者,術後放療並沒有明顯的好處。即便有些報道認為術後放療可以降低複發率,但卻對生存率沒有影響。有鑑於此,專家們建議當前不需要預防性放療,可以把放療當做一旦治療失敗之後的補救措施。

兩位專家抽絲剝繭的解釋讓我和家人茅塞頓開,對未來的治療也有了更大的信心。讓我們深受鼓舞的還不僅僅是專家教科書式的解釋,關鍵在於這兩位專家並非照本宣科,而是有著豐富臨床經驗的實幹家,每一個建議不僅是來自指南,而且還有他們對自己病人的所見所聞,這對患者來說比什麼都更有說服力。

非常感謝MORE Health能給我這樣的患者提供這麼好的機會,在這個紛繁不定的時代,讓我能夠淡定面對未卜。相信明年一切都會更好!

很多的經歷無論成功與否,

其次是堅持和信心!

但願每一個腫瘤患者,

都能夠堅強

懂得選擇和信心堅持......

11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談癌色變,變的是子女,患者卻是堅強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