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大腸癌早發現3個月,多活30年”?
早期大腸癌一般是指Dukes A期,即TNM分期的T1~2N0M0的大腸癌,腫瘤僅侵及粘膜下層,沒有發生淋巴結轉移,也沒有發生遠處臟器轉移。早期大腸癌手術難度相對較小,而且術後基本不需要化療,治療費用低,單純透過手術就可以治癒,預後好,5年生存率可達到95%以上。
中期大腸癌一般是指Dukes B期及C期的的大腸癌,腫瘤侵犯腸壁全層甚至出現淋巴結的轉移。中期大腸癌,手術存在一定的難度,術後常常需要輔助化療,治療損傷更大,治療費用更高,患者的預後相對較差, 5年生存率約為50-70%。
晚期大腸癌一般是指Dukes D期的大腸癌,即區域性廣泛轉移或者發生了肝、肺等遠處臟器的轉移。晚期大腸癌大部分已經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機會,即使能手術難度也是非常大,常常需要綜合應用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各種治療方法,治療費用往往很高。預後非常差,5年生存率不足10%。
因此,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是提高大腸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的最重要的方法。
大腸癌有哪些表現?
直腸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的表現。當腫瘤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時,腫瘤組織壞死、潰爛、堵塞腸腔或者侵犯大腸周圍組織,就可出現一系列的表現。大腸癌常見的表現有以下幾種:
1、 便血或大便帶血:便血是大腸癌最常見的表現(圖22-1)。當腫瘤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時,表面的腫瘤組織就會出現壞死或潰瘍,在與大便摩擦後容易出血,從而表現為便血。一般來說,大腸癌的便血通常為暗紅色或黑便,量較少,血與大便相混,常伴有大便的變形變細和大便性狀的改變。但是不同部位的大腸癌,便血的性質又有所不同。低位大腸癌由於腫瘤距離肛門較近,其便血的性質與痔瘡非常接近,即便血呈鮮紅色,血和大便分離。而位於右半結腸的大腸癌,由於大便尚為半流體狀,故出血量相對較少,血混於大便後色澤發生改變,因此不易為病人察覺,大多僅為大便隱血陽性。
圖22-1:便血
2、大便習慣的改變:多數患者以大便次數增多或者腹瀉為首發症狀。也有部分患者出現便秘,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還有部分患者表現為肛門墜脹感、裡急後重等。
3、大便性狀的改變:當腫瘤增大,形成潰瘍或有壞死合併感染時,便會出現明顯的直腸刺激症狀,出現排便次數和糞便性質的改變。排便次數增加,每天2~3次,呈粘液便,稀便,粘液血便。常被誤診為“腸炎”“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等。有些大腸癌還可以分泌較多的黏液,變現為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為溏薄稀便等。大便受腫瘤的壓迫,大便可能變細或大便表面出現凹痕。
4、腹痛:一部分病人以腹部隱痛為首發症狀,多為中下腹部疼痛,程度輕重不一,多為隱痛或脹痛,大多數在肛門排氣排便後可緩解。另一些發生不完全腸梗阻者,表現為陣發性絞痛,並可伴有腹脹。
5、腹部包塊:20%~30%的結腸癌病人在確定診斷時可觸及腹塊。腹塊是右半結腸癌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右半結腸癌出現的腹塊並不完全是腫瘤本身,常常是腫瘤合併感染,甚至穿孔引起的粘連團塊,有時是由於腫瘤引起的腸套疊,後一種情況常表現為時隱時現的腹部包塊。
6、中毒症狀:也是屬於大腸癌的臨床表現之一,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導致結腸癌患者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症狀,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當長期慢性失血超過機體造血的代償功能時,病人即可出現貧血。一般來說,病期越晚,出現貧血的頻率越高,貧血程度越嚴重。但貧血並非一定屬於晚期表現。尤其是右半結腸癌常以貧血為首發症狀。
7、 腫瘤阻塞引起的症狀:當腫瘤長至相當體積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大便透過受阻。此時可出現腹痛、腹脹、便秘、排便困難、排便疼痛等症狀。病灶位於直腸時,可出現大便變形、變細,大便費力,不易一次排淨,大便次數增加或裡急後重的感覺,進一步發展即可出現完全性腸梗阻。
8、晚期大腸癌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引起的症狀:如直腸癌侵犯膀胱和前列腺等鄰近組織,引起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直腸癌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結腸癌侵犯腹腔神經叢可引起頑固性腰背痛。
9、為什麼大腸癌容易誤診為“腸炎”和“痔瘡”?
因腸炎、痔瘡等疾病有時候也會出現便血、腹瀉、腹痛等與大腸癌類似的表現,故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出現上述症狀時並未在意,自以為是痔瘡、腸炎等“小毛病”而不到醫院就診,自己到藥店買一些藥對付對付,往往耽誤病情,而且即使到醫院就診,如果不進行相應的檢查,僅以症狀判斷,誤診率也很高,85%的早期大腸癌患者初次就診時被誤診為腸炎、痔瘡等疾病。
10、如何避免大腸癌被誤診、漏診?
由於大腸癌早期常表現為便血、腹痛、腹瀉、大便習慣和形狀的改變,這些症狀並不是大腸癌特有的,痔瘡和腸炎等良性疾病也可出現上述症狀。為了減少誤診,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出現上述不適症狀的時候,特別是經過較長時間的治療仍無效或反覆發作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肛腸外科就診並進行結腸鏡檢查。
(單永琪 於恩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