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來自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資料顯示:

2018年全球新發女性宮頸癌約57萬例,死亡約31萬例,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之首。

在我國,宮頸癌多見於35歲以後,而高發年齡段是在45-50歲。

北京市婦產科醫院對1990-2009年1399例宮頸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顯示宮頸癌最小年齡17歲,最大88歲,平均年齡由58.2歲降至46歲。

以上資料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別以為年輕就不會得宮頸癌,只有儘早地認識它,才能更好地預防它!

01 宮頸癌的發病高危因素1.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 。HPV感染特別是持續的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R-HPV)是導致宮頸癌的最主要因素。

研究發現,在99%以上宮頸癌患者的宮頸脫落細胞標本中都可以檢測到HPV的感染。

2.生殖及性行為相關因素過早及不衛生的性行為會使得宮頸多次重複暴露在感染和致癌因素中,使得細胞發生潛在的變異,這也是我國宮頸癌年輕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次妊娠、多次流產或多次分娩可對宮頸造成刺激或創傷,增加細菌、病毒感染的機會,容易引起細胞分化不良,進而形成宮頸上皮內瘤變,再逐漸發展成癌。

3 .吸菸與被動吸菸 。吸菸與被動吸菸已被證實與宮頸癌有關,對宮頸癌的發生和預後均有不良。

Zeng等進行的一項Meta分析結果認為,從來不吸菸但有被動吸菸史的婦女比無煙草暴露史的婦女子宮頸癌發生的危險增加了73%。

4. 宮頸腫瘤家族史 宮頸癌具有遺傳易感性,表現為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我國研究表明有腫瘤家族史的婦女宮頸癌的發病風險顯著高於無宮頸癌家族史的婦女。5 .精神因素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癌症發生之前,患者大多數有焦慮、失望、抑鬱、壓抑、憤怒等導致精神緊張的經歷。有研究表明,宮頸癌與精神創傷密切相關。02 宮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

早期得宮頸癌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症狀,通常要透過篩查才會發現,但是隨著病情的發展,也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1.陰道出血。尤其是非月經期、絕經後、同房後出血,出血量根據病灶侵犯程度而有所不同。2.白帶異常。大多表現為白帶增多,並伴有顏色(混有血色)和氣味(腥臭或惡臭)的變化。3.下腹疼痛。當腫瘤侵犯到了鄰近周圍的組織或器官,比如壓迫大腸、侵犯膀胱等,可能會出現下腹疼痛。

03 最有效的兩大預防手段

1.預防性HPV疫苗接種。HPV主要是透過性生活途徑傳播。

《FIGO 2018婦癌報告》指出,預防性HPV疫苗接種作為預防措施策略應該重點針對開始性活動之前女性,尤其是10-14歲的女孩。

目前市面上的HPV疫苗一共有三種:二價、四價和九價。

這裡的"價"可以簡單理解為預防的HPV病毒種類,理論上來說,"價"越多,預防的病毒的種類越多。

不用懷疑疫苗的安全性,WHO目前資料顯示HPV疫苗不存在安全性問題。

而且以上3種疫苗均由病毒樣顆粒(VLPs)組成的重組疫苗,不攜帶病毒基因,因此沒有傳染性。

2.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篩查

細胞學檢查是最早採用的宮頸癌篩查技術,可以有效發現早期宮頸癌及癌前病變。

上世紀五十年代, 希臘醫師Georgios Papanikolaou發明陰道及宮頸脫落細胞塗片後,世界各國將巴氏塗片作為宮頸癌常規篩查的一種手段應用於臨床,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細胞學篩查的應用使宮頸癌的發病率降和死亡率下降了 70%-90%。

經統計,臨床上約1/2宮頸癌患者從未進行宮頸癌篩查。對此,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2018年釋出的宮頸癌篩查指南提出:

21-29歲女性應每3年進行1次單純宮頸細胞學篩查;30-65歲女性應每3年進行1次單純宮頸細胞學篩查,每5年進行1次單純hrHPV檢測,或每5年進行1次hrHRV聯合宮頸細胞學篩查聯合檢測可增加宮頸癌篩查的敏感度。

參考文獻:

[1]王宇,宋淑芳,劉鳳. 我國宮頸癌流行病學特徵和發病高危因素的研究進展[J]. 中國婦幼保健,2019,34(05):1207-1209.

[2]張燕茹,王月雲,劉植華. 宮頸癌防治研究進展[J]. 中國腫瘤,2015,24(12):998-1002.

[3]蔣宇飛,袁蕙芸,趙文穗,等. 1973—2013年上海市長寧區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時間趨勢分析[J]. 中國腫瘤,2020,29(04):266-271.

[4]劉慧強. 我國宮頸癌流行病學特徵和高危因素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6,31(06):1258-1260.

#我國宮頸癌呈年輕化趨勢#

10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強身健體——關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