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痙溼暍病脈證治第二(風溼病二)

一、風溼病的證治

1、寒溼在表

二十、溼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講解:寒溼在表,屬於表實的證治

溼病症見身體疼痛劇烈的,乃溼滯筋骨,表陽被遏,營衛執行不利。

用火攻,也包括燻蒸、溫針、艾炙、熱熨等外治法,如果熱與溼相合易引起發黃、發痙、衄血等變證。

所以風溼在表,治療宜用麻黃加術湯微發其汗,切不可用火攻法迫汗。

本證除一身盡痛外,當還有惡寒發熱等外感風寒表實證的表現。

金匱要略心典:身煩疼者,溼兼寒而在表也。用麻黃湯以散寒,用白朮以除溼。喻氏曰:麻黃得術,則雖發汗,不至多汗,而術得麻黃,並可以行表裡之溼。不可以火攻者,恐溼與熱合而反增發熱也。

麻黃加術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 甘草(一兩炙) 白朮(四兩) 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上五味。

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汗。

2、風溼在表

二十一、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此名風溼。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講解:風寒溼浸襲體表,故周身疼痛。

發熱,日晡所劇者,說明風溼之邪將要從陽明化熱,所以日晡時加重。

金匱要略心典:此亦散寒除溼之法,日晡所劇,不必泥定肺與陽明,但以溼無來去,而風有休作,故曰此名風溼。然雖言風而寒亦在其中,觀下文雲,汗出當風,又曰久傷取冷,意可知矣。蓋痙病非風不成,溼痺無寒不作,故以麻黃散寒,薏苡除溼,杏仁利氣,助通洩之用,甘草補中,予勝溼之權也。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方

麻黃(半兩) 杏仁(十個去皮尖) 薏苡(半兩) 甘草(一兩炙)

上銼麻豆大。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有微汗。避風。

3、風溼在表兼氣虛

二十二、風溼,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

講解:風襲肌表,令脈浮,溼鬱肌腠則身重,此為外感風溼之證。

自汗惡風,為氣不固表之象。

治療當益氣固表除溼。

防己祛風除溼,黃芪益氣固表,二者相配,祛風不傷正,固表不留邪。白朮即可健脾祛溼,助防己除溼,又可助黃芪固表。

防己黃芪湯方

防己(一兩) 甘草(半兩炙) 白朮(七錢半) 黃芪 (一兩一分)

上銼麻豆大,每抄五錢匕,生薑四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喘者,加麻黃半兩, 胃中不和者,加芍藥三分。氣上衝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陳寒者,加細辛三分。服後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後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下,溫令微汗瘥。

金匱要略心典:風溼在表,法當從汗而解,乃汗不待發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虛,汗解之法,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黃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己驅之肌膚之裡,服後如蟲行皮中,及從腰下如冰,皆溼下行之徵也,然非、術、甘草,焉能使衛陽復振,而驅溼下行哉。

……

25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不可輕視的“沉默”器官——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