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現代人壽命相比,過去能夠活到70歲就已經算是很長壽的了,由此還傳出了“七十古來稀”的說法,而現如今我國人平均壽命早達到了70歲以上,再向80歲靠近,甚至有90多歲、100多歲的人。
但大家無形中也會發現,雖然人的壽命延長了但各種疾病高發,也在阻止人們平均壽命的增長。於是很多人把過錯歸咎於飲食,多數人認為:“吃得少一點,人更年輕活得更久一點”,這種說法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呢?德國研究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在國際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中也提到了,在全世界涉及的100多個國家以及地區,人發生癌症以及慢性疾病,它們的發展趨勢以及發病原因,都和人們日常飲食的結構有關。
所以,從這些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食物和人壽命之間的聯絡還是非常密切的。
那我們如何做到“少吃一點”呢?少吃一點是多少?
眾所周知,吃得少不是不吃,但大概是個什麼量呢?其實根據每個人的食量不同,以及每天消耗的能量不同,每餐進食的量多多少少也都會有些差入。
儘管吃多吃少有講究,但針對每個人量身定製的做法還是要保證每餐吃七分飽,即想要吃也能吃,不吃了也不會餓的感覺,這種飽腹狀態是剛剛好的。
最不建議的是十分飽,也就是再多吃一口都吃不了,無疑會增加腸胃的負擔,甚至給機體帶來肥胖的危險,且在排名較高的致病因素中,第一名便和吃有關,涉及的疾病包括高血脂、高血糖。
少吃不等於不吃:
近幾年來,還有很多人認為不吃就是最好的方式,當然也不是全天都不吃,而是用不吃晚餐或者是不吃早餐的方式,這樣的做法也是不提倡的。
做不到少吃怎麼辦?
教大家一個很好的辦法,如果你很能吃並且還是肥胖的身材,那麼你可以藉助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來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如每餐適量吃粗糧,你會發現吃的量變少了,其中起到作用的就是膳食纖維,增強飽腹感的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