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患了胃病的人都是因為平時不注意飲食,導致胃臟粘膜受到損害之後引起病變。而若是胃病在接受了治療之後仍然反覆發作,就要考慮是自己的飲食習慣出現了問題。
胃病患者平時一定要注意改正自己的不良的飲食習慣,這樣才可以讓胃臟得到養護,使胃病減輕或者不再發生。
做到以下五個“不”,養護胃臟,讓胃病有所改善。
一、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胃病患者平時最好是吃一些清蒸、清煮、清炒或者清燉的食物,在製作食物的過程中不要加入過量的鹽、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調味料,這樣才可以避免患者的胃臟受到過多的刺激,以免使胃粘膜受到損害,胃臟的消化功能變得越來越差。
二、不吃過於乾硬的食物
很多人平時都喜歡吃過於乾硬的食物,比如蠶豆、餅乾、過硬的米飯等,在吃這些東西的時候,若是沒有被充分的咀嚼,這些食物進入了胃臟之後就會使消化負擔加重,胃臟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對其進行消化和分解,得不到充足的休息也不利於胃病的恢復。
三、不吃醃製、燒烤、煎炸類的食物
經過醃製食物裡面含有大量的鹽分,患者吃了之後就會導致胃臟受到過多的刺激,這些鹽分還會在人體裡面轉化為亞硝酸鹽、硝酸胺,對胃黏膜造成更多的損害。燒烤、煎炸類的食物大多數經過高溫油炸,這樣的食物口味偏重,也會對胃臟造成刺激,不利於胃病的恢復。
四、不吃變質的食物
有的人發現食物有輕微的變質也不介意將其處理乾淨之後再進行烹調、食用。經常吃這類食物就會導致身體攝入過多的有害物質,使人的胃臟和腸道、肝臟受到嚴重的損害,尤其是胃病患者在吃了這些食物之後,更會明顯的引起胃痛、胃酸、胃脹、噁心嘔吐之類的症狀。
五、不吃過於生冷的食物
很多人在夏天的時候比較喜歡吃冰淇淋或者喝冰涼的飲料,還特別喜歡吃涼拌菜,長時間的吃這類食物就會導致胃黏膜受到過多的刺激,容易引發胃痙攣、胃痛以及腹瀉之類的症狀,尤其是有胃病的人吃了這些食物之後更會影響到胃黏膜的修復,使病情變得越來越嚴重。
除了以上五個方面,胃病患者平時還要注意不要暴飲暴食,要按時吃飯,每次吃七分飽即可,可以少吃多餐,以免胃臟在過度排空的情況下吃了過多的食物之後導致胃臟過度的膨脹,胃臟的消化負擔加重之後,容易引發胃病加重。
胃病患者平時吃飯的時候最好是選擇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胃病,在急性發作期間更要儘量的選擇粥類、湯類或者麵條之類的食物,也可以適當的吃一些口味清淡蔬菜以及常溫的水果,因為吃這些食物不會對胃臟造成過多的刺激才有利於胃臟病情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