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作為國飲,很多茶友日常生活都離不開它。有些茶友認為:“飯後馬上喝茶對身體有害”,而有些茶友用十數年的生活習慣告訴你,飯後喝茶倍爽兒!
那飯後到底能不能馬上喝茶呢?
飯後喝茶對身體有害認為飯後不能喝茶的茶友,幾乎都是清一色相信科學的好孩子,他們的理由通常都是這4點:
1、飯後馬上喝茶,等同於喝了大量的水,這麼多水進入胃中,會稀釋胃分泌的消化液,沖淡胃消化,影響腸胃的消化能力。
2、茶葉中含有鞣酸,會影響人體的消化能力。
天津藥物研究院研究員李紅珠表示:鞣酸進入胃腸道後,會抑制胃液和腸液的分泌,從而導致消化不良。
3、鞣酸還會與食物中的鐵元素結合,阻止鐵的吸收。
有相關實驗表明:飯後飲用15g茶葉沖泡的茶水,會使食物中鐵的吸收量降低50%。長此以往,會影響人體消化功能,甚至引起缺鐵性貧血;
鞣酸還會與鐵、鎂等金屬元素反應,可能會形成結石。
▲截自報紙期刊
4、鞣酸還會與肉類、蛋類、豆製品等食物中的蛋白質發生凝固作用,會形成不易被消化的鞣酸蛋白凝固物。
使腸蠕動減慢,導致延長糞便在腸道內瀦留的時間,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還增加了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被人體吸收的可能性。
飯後喝茶有益健康而認為飯後能馬上喝茶的茶友,則拿自己的生活習慣來舉證,自己就是天天飯茶同食,照樣健康如常。
▲廣式早茶“一盅兩件”
而且飯後喝茶不僅不會有害,甚至有很多好處。
茶葉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維生素等物質,能很好的促進消化;能調節體內的脂肪代謝平衡;同時茶葉還能清潔口腔,何樂而不為呢?
科學解釋有了,要實際例子也有:
香港平均壽命84歲,是世界人均壽命最長的地區,而香港群眾就非常嗜茶,一大早便是“一盅兩件”,到餐廳吃飯,都是點一壺茶和幾樣茶點邊吃邊喝。
喝茶要有正確的方式事實上,生活習慣不一定是對的,科學理論也不能脫離實際。
說飯後喝茶對身體有害的,我們不去質疑那些論證的科學性,畢竟都是長期科學研究得出來的結論。
但是對於喝茶這件事來說,這些科學論述並不能脫離用量而單獨存在。
舉個例子:
泡一泡白茶需要5g左右茶幹,咖啡鞣酸約佔乾重的0.3%,磨碎白茶的水浸出物大概在30%-47%之間。
但是我們正常沖泡的茶葉,是達不到這麼高浸出水平的,而且一泡白茶正常能泡8泡以上,老茶甚至泡完還能煮。
所以說,其實溶解在每一泡茶湯中的鞣酸含量是非常有限的,一般都在人體的可調節範圍之內,理論上可能會造成的危害也是微乎其微的。
▲截自《茶葉生化》
可見實驗室的試管化學並不等同於生命化學,忽視了量的計算,就經不起深入剖析,更經不起實踐檢驗。
雖然人體新陳代謝有一定的調節空間,但也不代表你就能飯後肆意亂來,畢竟每個人體質不一樣,適合別人的方式不一定也適合你。
別人健康飲茶的生活習慣,更不是誤導別人養成不良習慣的理由。
可能你看到別人也在飯後喝茶,就以此為例胡喝海喝,最後喝壞身體,而事實上別人只是飯後是適量的喝些許淡茶。
所以說喝茶也要挑時間,也要適量,更要養成良好的喝茶習慣。
這樣喝茶更健康1、飯後半小時再喝茶
如果實在是茶蟲上頭忍不住,飯後可以適量喝點淡茶。
但是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吾雨建議大家最好飯後半小時再喝茶,避免給腸胃增加不必要的負擔,甚至是造成損傷。
2、少喝濃茶
茶宜淡不宜濃,濃茶更要少喝。
茶湯過於濃郁,對人體的刺激性也會更強,特別是晚上喝濃茶,會引起神經興奮導致失眠;過多飲用濃茶,胃黏膜被茶鹼等物質反覆刺激,也容易導致胃炎、胃潰瘍,形成惡性迴圈。
3、空腹不喝茶
吾雨建議大家儘量不要在空腹的時候喝茶。
空腹喝茶會稀釋胃液,減弱消化功能,引起胃腸不適;還會使腸道吸收過多的咖啡鹼等物質,會引起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的症狀,產生心慌、頭昏、手腳無力等“茶醉”現象。
4、不喝太燙的茶
喝太燙的茶湯,容易燙傷口腔,會刺激口腔及食道黏膜造成局部發炎。從營養學上來看,茶湯放至溫熱適口最好。
5、不喝隔夜茶
茶宜隨泡隨飲,才能保證滋味和功效。
茶不適合長時間久置,更不要喝隔夜茶,隔夜茶不僅色香味嚴重流逝,在長時間的放置過程中,非常容易滋細菌、生微生物,空氣中漂浮的粉塵等小顆粒物也容易飄落在茶湯中,容易引起腸胃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