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霜降又到了,每年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的意思。在中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葉子紛紛飄落下來。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
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第一,“補冬不如補霜降”。諺語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認為“秋補”比“補冬”更當緊。因此,秋末時節,宜多吃生津潤燥、宣肺止咳的食物,如梨、蘋果、橄欖、洋蔥、芥菜、蘿蔔等,防止秋季最容易出現的口乾、面板粗糙、大便乾結等“秋燥”現象。但要少吃辛辣的食物,如姜、蔥、蒜、辣椒等,以防“上火”。不過,霜降雖然要補,但講究因人而異。脾胃虛弱者、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在食補時,應儘量吃溫熱食物,以湯類、粥類最為適宜,既營養滋補,又利於吸收。
第二,注意護胃。霜降時節,正值秋冬過渡之際,天氣更加寒冷。受此刺激,人體自主神經功能極易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被擾亂。再加上人體代謝增強,食慾改善,食量增加,必然會加重胃腸功能負擔。若是在深秋時外出,難免吞入一些冷空氣,引起胃腸黏膜血管收縮,對胃部健康不利。因此,要特別注意日常起居中的保養,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胃腸血液供應;注意及時添衣防寒,尤其是注意腹部保暖;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保持情緒穩定,防止情緒消極低落。另外要切忌暴食和醉酒。
秋天氣候在逐漸變涼,人的血液迴圈等生理功能相對地趨向減弱,所以要適當增加運動量,以加強心肺功能,抗禦寒冷。既宜動又宜靜,是秋季運動養生的時令特點,而解決這一矛盾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採取反常態運動法,比如,倒著行走。
倒行
人走路都是向前行的,在特定的情況下,“倒行”與“倒立”“爬行”“赤腳”“飢餓”“長嘯”“冷水浴”等活動一樣,都屬反常態行為。這些行為不僅能起到一般的健身作用,同時對人體的不同器官或部位還能起到獨特的醫療保健作用。
倒行與向前行方向相反,走動時動用的筋骨、肌肉群也不相同。向前行時,人體姿勢、骨盆是向前傾的,頸椎、腰椎、腰肌、踩膝關節都處於較緊張狀態,時間久了會產生習慣性慢性勞損。而倒行時,人體姿勢、骨盆傾斜與向前行時恰巧相反,可使頸部、腰部的緊張狀態得到相應的鬆弛和調適,從而有利於勞損部位的康復。
倒行應選擇車少人少的寬闊地,在倒行中,脖子還可輕輕左右扭轉,步履大小快慢適度,兩手自然擺動,全身放鬆。運動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霜降腸胃不太好,三個穴位幫你忙
秋冬季節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時節。中醫認為,秋冬兩季,天地間陽氣日退,陰寒漸生,胃病患者由於體內的寒氣不易外散,加上外界寒冷的氣候,容易發生胃痛、胃脹、呃逆、不想吃飯等症狀。
對於霜降時節高發的胃痛症狀,溫胃散寒是最有效的辦法。此時選擇一些暖胃食物,如南瓜、胡蘿蔔、甘藍、紅薯等,可以達到養胃暖胃的目的。
由於腸胃喜暖惡冷,入秋後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及時新增衣服,夜晚避免腹部著涼。另外,我們還可通過穴位按摩緩解和治療胃腸疾病。
(1)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療胃腸疾病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穴位。具體的操作方法:仰臥,放鬆肌肉,一邊緩緩吐氣一邊用指頭用力下壓,6秒鐘後將手離開,重複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適。在胃痛時採用中脘指壓法效果更佳。
(2)天樞穴。此穴位於肚臍左右兩拇指寬處。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間三個手指下壓、按摩此處約2分鐘。天樞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噁心想吐、胃脹、腹瀉、腹痛等。
(3)足三裡穴。按壓6秒鐘將手離開一次,重複10次,就可促進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還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足三裡
小妙招:芡實養生粥,滋潤過深秋
很多人不太清楚深秋如何進補,一說到進補,人們想到的,或者是大魚大肉,或者是人蔘燕窩。結果造成體內溼熱之氣不化,導致各種疾病。因此,進補要講科學。想要健康,就不能亂補。
進補,不見得要名貴中藥、大魚大肉,在此推薦一種“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芡實。芡實具有健脾補腎、養胃止瀉的效果。剛好對上了深秋補脾胃而冬季補腎的養生理論。所以,深秋吃芡實是非常有利於身體健康的。
宋代名人蘇軾的養生妙法之中,就有食用芡實一法。有人曾問他:“唐宋八大家,蘇家佔了三位,究竟有何祕方?”蘇軾笑曰:“家傳益智強身之法,日嚼芡實一枚,後緩緩嚥下。”用芡實煮粥,最是滋補。《本草綱目》記載:“糯米合芡實作粥食,益精強志,聰耳明目,通五臟,好顏色。”
芡實粥的做法很簡單:先將芡實煮熟,去殼,研粉,晒乾備用。每次取芡實粉30~50克,粳米50~100克,同煮成稀粥。如果能夠加入山藥粉或蓮子粉同煮,補益的效果就更加明顯。
不過,吃芡實時要用慢火燉煮至爛熟,細嚼慢嚥,方能起到充養身體的作用。一次不能食用太多,以50克為宜。由於芡實有較強的收澀作用,便祕、尿赤者及婦女產後皆不宜食。
當然,除了食用芡實粥之外,此時節可以多食用一些溫補不燥的食物,如核桃仁、黑豆、三七、雞肉、黃芪、當歸、生地、三七、蔥白、生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