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醫生,我的右手麻木有2天了,是什麼病啊” 一位48歲的男子楊師傅在神經內科門診焦急的詢問著魏醫生。
網路配圖
楊師傅2天前在辦公室簽署檔案時,他發現自己右手有點麻木感,寫字不靈活,由於症狀不重,平時也比較忙,未予以重視。
過了2天,早晨醒來發現手麻加重了,握牙刷也不靈活了,這才意識到不對勁了,就趕緊來醫院就診。
魏醫生一看患者初步印象是,中年男性,體型胖,身高1米7左右,估計體重有80多公斤,對楊師傅進行測血壓138/80mmHg以及詳細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立刻做了頭顱CT,並進一步做了磁共振,確診為“急性腦梗死”。
幸運的是,病灶不是很大,沒有造成肢體癱瘓,言語障礙等嚴重的症狀。但是,完善血脂檢查發現:甘油三酯6.3,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3mmol/L,甘油三酯水平比正常升高了3倍多,LDL-C略高。
楊師傅是一家建築公司的中層領導,平時沒有做過體檢,沒有確診過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但是他的不良生活習慣是他腦梗死發病的主要原因。他經常在外面有飯局,高鹽、高脂肪等重口味食物攝入過多,導致體重超標,血脂升高,造成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吸菸喝酒,久坐不運動,血液瘀滯,血流減慢,這都會導致腦梗死發病。

網路配圖
經過住院1周治療後,患者手麻基本消失了,出院後囑其繼續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藥物治療。
魏醫生很坦誠的告誡他,雖然這次腦梗還算幸運,沒有遺留後遺症,但是如果血脂不下來,再發腦梗風險很高,可能就會出現癱瘓了。因為研究表明,腦梗死的年複發率高達17.7%。藥物治療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善。
在醫院住院期間,楊師傅看到很多同齡人吃喝拉撒在床上的慘狀,內心深深的被觸動了,決定把健康放到第一位。
出院後,他把以前的不良生活習慣一一糾正,菸酒都戒了,飯局也大大減少了,每當有人喊他聚會吃飯,他就說自己得過腦梗死,別人也就沒有強人所難了。只要有休息時間就堅持散步、慢跑。
經過半年的堅持,楊師傅體重下降了15斤多,複查血脂:甘油三酯1.5 mmol/L,LDL-C 1.8mmol/L,血脂明顯下降了,人看上去精神狀態也很好。
楊師傅是魏醫生真實診治過的一位的患者,是把甘油三酯、LDL-C降下來的成功案例,所以把他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楊師傅把以前愛吃的高鹽、高脂肪等重口味食物都戒了,他自己還開玩笑說自己從“食肉動物”,變成了“食素動物”。經過觀察,他的血脂降下來,得益於這半年來服藥的同時,也堅持吃這3樣食物。
第一、多吃堅果有的朋友可能會疑惑,我明明血脂高,醫生為啥還推薦我吃油脂高的堅果呢? 堅果,包括核桃、杏仁、松子、腰果、開心果、葵瓜子等,這類食物富含的脂肪中90%是不飽和脂肪酸(好的脂肪)、維生素E(抗氧化)、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持心臟、神經系統功能)和鋅(維持免疫功能),其實是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LDL-C的水平,從而降低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國外多個佇列研究表明,與不吃堅果的人相比,每天攝入約30克堅果的人腦梗死和心臟病的發病風險降低了28%。要注意的是,堅果固然很好,但是也不能吃的太多。依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每天可攝入10~20克可以促進身體健康,相當於每天帶殼葵瓜子約兩把的量,松子兩把,核桃3~4個,食用原味,不含新增劑的堅果為首選。醫生忠告:堅果可以當作平時的小零食,或者作為烹飪的食材,比如西芹腰果、蝦仁腰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