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的研究證實,氣溫與心血管病死亡率呈U型關係,當寒冷地區氣溫每降低1℃時,心梗風險就會增加2%。

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平時活蹦亂跳的一個人,突然就心梗了。

每年12月、1月是心梗的“高發期”

如果把人比作成汽車,那心臟相當於汽車的發動機,它負責把氧氣和營養物質,透過血液流向身體各個部位,維持細胞的正常代謝。

然而心臟的健康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專家提醒,七成的心肌梗死發作於換季之時,尤其是在北方地區寒冷的12月~1月份,其中主要和這3點原因有關:

①生理機能反應遲緩

冬季氣候乾燥,氣溫很低,生理機能反應比較遲緩,時常處於應激狀態,從而增加心臟負荷。

②室內外溫差很大

血管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容易突然收縮,血流速度減緩,造成血液供應不足,心臟缺血引起心肌梗死。

冬天天溫度下降,人吃得多,運動得少,身體新陳代謝變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迴圈減慢,容易形成血栓,導致心梗發生。

心梗出現前,有這8個前兆

1、4個地方的疼痛

經常出現胸痛,要警惕冠心病。很多人以為胸痛是胸口痛,事實上,胸痛是指頸部以下,肚臍以上的疼痛,還包括了後背疼痛,向肩膀鎖骨放射疼痛。

不少人以為是肚子疼、類風溼疼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2、頭暈腦脹

頭暈腦脹可能是心臟功能受損引起。因為體內供血不足,導致腦部出現缺氧缺血,人便會感到頭暈腦脹。

3、左上肢無力

左上肢無力,經常使不上力氣,並伴有痠麻脹痛的感覺,活動按摩沒有任何效果,那可能是心肌缺血,需要透過藥物或者手術改善。

4、雙耳突然下降

出現聽力下降,雙耳嗡嗡響,或者雙耳聽不見了,很有可能是心臟的冠脈堵塞,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醫。

5、左腿痠麻脹疼

左腿痠脹除了和長期久坐或者久站引起的末梢血液迴圈不良有關,還有可能是心肌缺血,同時還伴隨著心悸、胸悶、身體乏力等現象。

6、嘴唇發紫

嘴唇上分佈著大量的毛細血管,一旦血液迴圈不順暢或者有心臟問題,都會出現發紫等現象。

7、牙痛

牙痛作為口腔疾病,經常被誤診或漏診。

有心臟病家族史、肥胖、三高等高危人群出現牙痛,首先要排除心肌缺血的問題,尤其是牙痛的部位在口腔科查過多次都沒問題的,都要重新檢查下心臟。

8、眼睛突然睜不開

6個好習慣降低心臟病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的研究顯示,如能堅持6個好習慣,可使心臟病風險降低約75%。

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0分鐘就能有效改善心臟健康。

而鍾南山院士也曾經說過,運動應該像吃飯睡覺那樣成為生活中必需的一個成分。

建議每週至少堅持運動5天,每天至少30分鐘,對心臟功能有很大的改善。

研究發現,看電視1小時,可使心臟病死亡風險上升7%;每天看電視超過4小時的人,心臟病風險高達28%。

看電視、長時間使用電腦,都會讓人久坐不動,從而導致下肢血液迴圈減慢,心臟工作量減少。久而久之,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這些疾病就會找上門來。

香菸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質,會跟隨血液流動到全身各個部位,到達心臟時會減弱心肌收縮能力,提前讓心臟老化。

過量飲酒會導致心臟肌肉力量虛弱,致使血液不規律流動。

酒精是國際公認的一類致癌物,有喝酒習慣的人最好從每天一小杯慢慢開始戒掉,沒有怎麼喝酒的人,建議不要碰酒,做到滴酒不沾。

蔬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纖維,可以給心臟補充營養,減輕負擔,利於心臟的修復。

調查發現,高纖維飲食的人群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大大降低,這和吃蔬果有極大的關係。

每人每天堅持8份蔬果,一份蔬菜大約半碗熟菜,一份水果大約是一個拳頭大小

與60歲才發胖的人相比,20多歲就開始超重的人,老後心髒體積約增大7%,心臟血管壁的厚度也會隨之增加。

肥胖可以引起多種心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它們都會導致血管壁增厚,增加心臟負擔,損害心臟功能。

從現在起,將體重指數(BMI)控制在18~25,有利於心臟健康。

突發心臟病怎麼辦

救命神器AED是自動體外除顫器,對公共場合突發心臟病患者進行搶救,可以增加救活率。一般在地鐵站或者火車站都會有所配置。

AED(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急救過程:

第一步:開啟電源。

第二步:將傷者上衣脫掉,以便貼片。其中一片貼片貼在右胸,另一邊貼在左下腹部。

注:AED分析與除顫過程中,施救者要離開患者身體,避免接觸患者。

第四步:胸外按壓,按壓頻率是100~120次/分鐘,深度為5~6釐米,最後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將氣體吹入2次

時間就是生命,只要AED操作正確,即使是普通人,也能挽救一條鮮活的生命。

33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糖尿病患者,三餐滿足“5要求”,管飽營養足、血糖也“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