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許多癌症患者和家屬都聽醫生說過“免疫損傷”。

但它究竟意味著什麼呢?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掌握自己的免疫損傷情況?

聽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專家怎麼說。

▌免疫功能低下意味著什麼?

“免疫損傷”的概念相當寬泛,但總的來說,意味著某人的免疫系統沒有發揮應有的保護作用,來保護他們免受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會導致普通感染,還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並增加對某些罕見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如肺孢子蟲。

▌是什麼導致免疫損傷?

許多原因都可能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包括高齡、代謝綜合徵(如糖尿病)、癌症治療及癌症本身。

對於癌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通常與白細胞數量或功能受損有關。癌症的發生發展,往往是因為免疫系統無法識別和消除異常細胞。

對於血液腫瘤患者(如白血病、淋巴瘤或多發性骨髓瘤),即使白細胞數量正常,免疫系統也可能無法正常工作。

正準備接受幹細胞移植的癌症患者是最脆弱的,因為化療需要先將他們的免疫功能摧毀,然後透過移植播下新的“種子”,重建新的免疫系統。

免疫損傷是否有不同的程度?有沒有什麼標準可以自測免疫損傷風險?

尚無通用的標準來衡量免疫損傷程度。但有一種叫做中性粒細胞的白細胞,可以作為一個風險指標。

20世紀60年代中期,研究人員就已發現了中性粒細胞與免疫功能之間的關係:當中性粒細胞水平下降到1000個/微升以下時,患者就會更容易受感染;如果下降到500個以下,感染的風險會更高。中性粒細胞計數低被稱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是癌症治療中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可造成化療延遲和劑量減低,從而影響治療效果。

另外,當艾滋病患者的輔助性T細胞計數低於500時,感染的風險也會顯著增加。

▌臨床上有什麼治療免疫損傷的方法?

臨床上可以透過一些療法來刺激白細胞(粒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的產生,即“升白治療”;也可以給患者輸注捐獻的淋巴細胞(另一種白細胞)。

但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治療癌症,以便讓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能夠得到恢復。

▌免疫功能低下者面臨哪些挑戰,如何應對?

許多免疫功能損傷的患者在疫情前就總是戴著口罩,但其實,不嚴重的患者通常不必過於謹小慎微,只需注意做好日常防護工作,比如避免院內交叉感染。

不過,免疫功能損傷的患者生活中有時還是要小心些,比如,有些患者有園藝、探險等愛好,可能會因接觸真菌而面臨更大的感染風險。

不同個體之間的免疫功能存在巨大差異。所以,最好請醫生評估你的狀態和相對風險。

糖尿病或肝硬化患者比普通人面臨更高的風險,但還是比接受幹細胞移植的患者要好。不同的人群會對不同病原體的敏感性也有所不同。

化療可能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造成長期影響。在服用某些化療藥物1年半或2年後,他們仍可能遭遇持續性的副作用。

因此,這些患者最好諮詢醫生,看看在治療結束後需要採取哪些預防性的應對措施,以及需要多長時間。

12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2年後仍持續緩解!“K藥”有望一線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