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外科疾病和神經腫瘤是神經外科兩大重要的臨床領域,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全軍惡性神經腫瘤治療中心、解放軍總醫院研究型科室、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原304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兼神經外科主任張志文教授,在這兩個領域均有涉獵,並頗有心得。在神經腫瘤發病率最高的腦膠質瘤治療中,張志文教授及其團隊,探索腦區域性放、化療以及分子靶向治療的新治療方法,在部分患者的治療上取得了一定效果,對手術後有腫瘤殘餘且無法再次受益於手術的患者來說,不失為一個新的選擇。以下是《神外前沿》與張志文教授對話實錄:
神外前沿:目前,304醫院神經外科的主要治療範圍是什麼?張志文:我們是一個涉獵整個神經外科領域的綜合性神經外科,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面為科室的發展支柱。第一,腦血管外科,我們全方位開展腦血管疾病的顯微外科手術和血管內介入治療,包括顱內動脈瘤的手術夾閉、腦動靜脈畸形的手術切除、頸動脈狹窄的CEA和顱內外腦血流重建(腦血管搭橋)以及相應的血管內介入治療;第二,腦膠質瘤的綜合治療,包括神經導航下的顯微外科精準手術,系統和區域性放療、區域性化療;第三是功能神經外科,包括癲癇的外科治療、顱神經外科(微血管減壓治療三叉神經痛、面痙攣)、錐體外系疾病及疼痛的神經調控治療等。神外前沿:腦膠質瘤的區域性放、化療是指什麼?張志文:區域性化療是手術之後在腫瘤殘腔裡,皮下放置我們自己研製的區域性化療裝置(類似Omaya囊),透過皮下穿刺預置囊、經一根開放導管將化療藥物注入到腫瘤殘腔,提高腫瘤區域性化療藥物濃度,抑制腫瘤生長,同時減少全身化療副作用。其優點是可以反覆多次給藥,並可抽吸囊液、緩解顱內壓,有些病人的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區域性放療是在手術後,放一個導管末端封閉的囊,經皮下預置囊穿刺透過與囊相連導管,注入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質(如碘131),照射殘存腫瘤組織、抑制腫瘤生長。其優點是注入的放射性同位素集中在置於腫瘤腔內的盲囊內(不會擴散到整個腦子裡),並在區域性形成一個高強度的內放射源,輻射殘存腫瘤、控制腫瘤生長。神外前沿:這個區域性放療類似於粒子植入?張志文:是的。但有別於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是,當經過一段時間, 碘131的放射性衰減無效時,我們可以將其吸出並再次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可重複性)。
神外前沿:粒子植入後是取不出來的,這個技術呢?張志文: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我們使用的放射源是液態的碘131,打進去後的碘131留存在導管末端封閉囊裡,透過穿刺皮下預置囊是可以將其抽吸出來的。當然,不吸出來也是問題不大,因為過了幾個半衰期,其放射性就微乎其微了。神外前沿:目前區域性放、化療的治療效果如何?張志文:關於腦膠質瘤綜合治療,近十年來,我們先後獲得包括軍隊等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3項,獲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以及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各1項。從我們的臨床觀察來看,對於一些病例,療效還是比較理想的。這是我們關於腦膠質瘤綜合治療的一項探索性研究,儘管在一些病例的臨床實踐中觀察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並在國內一些醫院也得到臨床驗證,但目前還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比如區域性放療的放射劑量學研究,仍缺乏相關精準資料。因此有人對此存有異議也在所難免,這也是我們今後有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神外前沿:區域性放、化療的適應症是什麼?張志文:這是對手術後有區域性腫瘤殘留、術後復發難以再次手術或患者不能/不願再次手術的一種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法。
神外前沿:腦血管外科治療的特色和開展情況?張志文:我們科室的外科手術和血管內治療同屬一個單元,這樣相互間可以很好配合、取長補短。對於一個腦血管病患者,到底是適合手術還是介入或者二者結合,我們在一起進行綜合評估後,來決定最終的治療策略。總之,集思廣益,努力為患者制定出最為科學、療效最佳的治療方案。我們全方位開展腦血管外科工作,包括顱內動脈瘤夾閉、腦(脊髓)動靜脈畸形(瘻)的顯微外科手術切除、頸動脈內膜切除(CEA),煙霧病的血管搭橋、貼敷,海綿狀血管畸形切除等;同時開展顱內外血管支架,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的介入栓塞等血管內治療。
神外前沿:您血管和腫瘤手術都做?哪個更難?張志文:可以說,二者都不簡單。腦血管外科手術風險大、技術要求高。特別是像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對於腦血管外科醫生而言,一旦上了手術檯,只有華山一條路,無退路可尋。相比之下,神經腫瘤特別是顱底、腦幹、功能區腫瘤,雖然手術有時也有很大風險,但術者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遊刃有餘。腦血管外科手術幾乎沒有退路,要麼成功要麼失敗。
張志文,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兼神經外科(解放軍總醫院研究型科室)及全軍惡性神經腫瘤治療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及全軍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損傷與修復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腫瘤分會、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神經修復專業委員會、北京市神經外科學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分子診療學組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腦血管外科、腦腫瘤外科、脊髓外科和顱神經外科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曾二度國家公派分赴日本京都大學腦神經外科、日本國立迴圈器病中心腦血管外科作訪問學者和博士後研究工作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