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大家好,我是九選艾的小九老師。

不同的年齡階段,身體的陰陽結構、氣血狀況、臟腑精氣一定不同,從健康到疾病,從年輕到衰老,由生到死,正是由於這種變化引起的,我們做任何的保健養生,不能阻止這種趨勢變化,只能減緩。

接觸艾灸的朋友,大多在40歲以上(我很慶幸自己20歲出頭就接觸到艾灸),這個年齡階段的身體,開始出現各種問題,我們看到很多不同的病症其實只是表象,只是症狀不同而已,但有一些根本的病因是相同的。

我們常說中年以後人的性格就會穩重起來,但我們的身體卻恰恰相反,逐步開始不穩,搖搖晃晃,昏昏沉沉,開始虛了。

我們都知道不倒翁,不管從哪個方向都推不倒它,讓它保持如此穩的狀態正是由於其結構是“上輕下重”,這才是保持始終穩如泰山的根本所在。

人也是同樣道理,上虛下實,才是一個穩重健康的狀態。

而40歲以後,我們往往會打破這種健康狀態,變的上實下虛,上熱下寒,陰陽不濟。

睡眠不安,煩躁易怒,卻腰膝痠軟,手腳冰涼;頭面起疙瘩、口舌生瘡、咽乾咽癢;臉上愛長痘、長粉刺,反反覆覆;經期經常延後、月經量少、痛經,並且人容易感到上火;即使是夏天,小腿、大腿或腿關節都感覺好冷。以上種種都是“上實下虛”、“上火下寒”的原因引起的。

所以,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是活著活著就顛倒了,並且還不自知。

正常人是陰陽平衡,上虛下實,上寒下熱,陰陽始終可以上下交通,它不停在運轉的。

而“上實下虛”就說明它的運轉能力下降,然後我們上面為陽,下面為陰,那它的陽不能下降,陰不能上升,它就不能轉化了。簡單來說,那火一直在上面,水一直在下面,不平衡了,那水不能變成氣,然後上面的氣也不能在下面化為水,就會出現上面很熱,下面很冷。

比如之前說的,頭面部容易出現一些熱證,但同時也有下肢寒涼,怕冷等現象。並且不能吃補藥或者艾灸,很容易就上火,此時你如果不懂而吃去火的寒涼藥又進一步傷陽,此時我們更應該去引火下行和滋陰。

上實的表現

1、頭部、頸部、肩部和胸部等容易感覺脹、硬、緊繃等問題;

2、頭面部或者背部上端容易長痘和痤瘡;

3、容易失眠多夢,耳鳴健忘,口腔潰瘍,咽喉紅腫脹痛,頭暈腦脹等。

下虛的表現

1、腰、膝、腿、腳痠軟無力,感覺頭重腳輕。

2、下虛就是下面比較空,容易出現疲勞、怕冷、無力等。

現代社會腦力勞動比較多,久坐多動,不常運動,道家有句話是“意到則氣到”,長期從事腦力工作,我們的氣血就會集中在腦部,我們的神就會調動全身元陽供大腦工作和思考,確保大腦處於充實和興奮狀態,不停的運轉。我們氣血和陽長期在上,久而久之,則導致下元空虛。這也是現代社會過早就出現上實下虛的主要原因之一。

女性出現各種婦科問題,比如宮寒、月經不調等;男性性功能下降、大便的失常、前列腺問題等;中老年人腰痠腿軟等。這都是下元虧虛,因為你一直在把你的元氣上調動,上面就很實,下面就很空,慢慢的就上實下虛了。

上實下虛如何艾灸

上文說了,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本質在於“真寒假熱”或“陽不歸位”,所以,我們艾灸的目的第一個是補陽,第二要潛陽(就是把陽氣拉下來)。

既能補陽又能潛陽的方法非艾灸莫屬。

一則,上實下虛出現的火是虛火,說明體寒,而艾灸最擅治療虛寒之症,最為適合;

二則,把陽氣拉下來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灸腿;

三則,艾灸可以陰陽同補,既能補陽,又能滋陰,還能祛除寒溼瘀,消除中焦瘀阻,同時補足中氣,幫助脾升胃降……這些都在推動心腎相交。

第1步:打通中焦

打通中焦,祛除溼寒,恢復脾胃的功能,脾氣上升,胃氣下降,這樣人體的中焦動力才會加強,氣機才可以轉起來。否則,艾灸之後,火全堵在上面下不來,上火症狀會更加嚴重。

脾俞、胃俞、中脘、關元、足三里是通中焦的重點穴位,當然,上實下虛的人灸這幾個穴位也要講方法,灸量不能一下子太大,否則還是很容易出現上火現象,所以打通中焦一定要灸量從小到大逐步增加。

第2步:引火歸元

至於引火歸元,我們之前的文章講過很多,大家都知道多灸腿上和腳上的穴位有助於引火歸元。

需要注意的是:腳心的湧泉穴應當放在最後灸,而且不可缺少,這樣做才算是讓“引火歸元”這個過程徹底完成。

所以,對於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中年人來說,一定要多灸腿和腳,這是我們日常艾灸的重點。

此外,建議在艾灸前,用艾葉煮水泡腳,邊泡腳邊雙手搓後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後,再搓腳底的湧泉穴,既能滋養腎水,又能補陽。

16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有一些肚子脹痛,竟然啥原因也查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