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點”就是每次只選用一個穴,只用一針,扎一下而達到治療目的,又叫“一針療法”十四經只有任脈、督脈是單行穴。其他十二經中每一個穴都是左右對稱。每穴都是兩個,但只用一側的也叫“一點”。經外奇穴的四縫、八邪、八風都是八個點,十宣穴是十個點,十二井穴是十二個點。這都不在“一點”的範疇。若是隻選用四縫、八邪、十宣、十二井裡的一個部位,仍然可以叫做“一點”。

“二穴”,則是每次選用左右同名兩個穴,或不同名的兩個穴。兩穴互相配合,可以加強治療效果,提高針灸療效。“三線”,是一次選用幾個穴位,把選出的穴用虛線連線起來,成為直線、斜線、橫線、周圍線四種形式。其中含有辨證施治的巧妙作用。“四面”治療時取穴多少是根據病情而決定的。把選出的穴距離之間,能夠用虛線連成各種形狀的一塊麵積,從而起到集中攻下主要病位的作用。下面分開介紹。一點(一)督脈穴1.長強:可增加全身強壯。用“知熱灸”⑴於痔疣根部周圍灸之,功效甚佳。對痔痛、脫肛、出血,取側臥,兩膝向前彎曲,使臀部後聳,以針向脊椎方向刺入2~3寸深,深淺根據病人身體肥瘦高矮來決定,一般深刺效果較好。如便血,第一次針後血量可能增加,以後則逐漸減少。青年腎虛遺精,婦女帶下不止,小兒夜尿證及老年人常有矢氣或二便失禁等證,針長強一穴往往收到較好的效果。注:⑴知熱灸:以極小艾炷如麥粒,放患處,病人說熱,隨即壓滅,再加一炷。炷數多少,因病而異。雖屬直接灸而不化膿,無瘢痕。

2.命門:前與臍相對,有維持人體生存的作用,故名“命門”。對男女精力減退,子宮出血、赤白帶下均有效。又治痔漏、腸風、咯血、衄血等。也是治腰疼的名穴,腰痛用繆刺法⑵以命門作為找穴的標誌。

注:⑵腰痛繆刺:先找命門,畫一記號。再遍壓腰部,找最痛之點畫一記號。由命門以尺量最痛點與命門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的橫直距離,讓病人仰臥,以臍作為命門,量出最痛點的相對處,針入有直達病所感覺。再讓病人俯臥,壓其痛點消失,腰痛即愈。無痛點者,不適用此法。

3.神道:對頭痛、健忘、心悸(脈結代)、髒躁、小兒抽風等證均有效。4.身柱:對癔病、小兒疳疾、癲癇有效。為兒童保健穴⑶,可預防傳染病,尤其是預防流感效果良好⑷。

注:

⑶兒童常灸身柱,可強身防病。⑷預防流感等傳染病,針身柱得氣,留針20分鐘,行補法3次。每天針1次,連續3天,頗效。

5.大椎:是治勞瘵發熱較快的穴,對嘔吐、鼻衄有特效。尤其是治瘧疾的名穴。有激發周身陽經經氣、振奮精神、強壯等功效。6.百會:是周身諸陽經的總穴。陽虛可補。凡痔瘡、脫肛⑸、心悸(脈結代)灸百會有效。注:⑸治嚴重的脫肛,可制一無底小凳,病人坐在凳上。艾條灸百會,可見脫出的肛門逐漸縮入。

(二)任脈穴1.關元:可用該穴檢查病人的元氣盛衰。方法:病人仰臥、屈足。醫生握拳,按壓關元穴,有活動的氣體,並有彈力者為元氣盛。反之,以拳按壓,毫無反應者,為元氣已虛。灸關元可補元氣,遇元氣虛衰冬季畏寒的病人,施灸多次,不但畏寒症狀消失,且可延續到明年冬季,自覺身強體壯。對小腹常有虛冷感覺的小便白濁、淋漓、遺精等有顯效。2.神闕:穴在臍中,通常不能針刺,但可用間接灸,治內臟下垂、脫肛、陰挺等證。尤其是搶救中風脫證,往往能使病人脫離險境。3.中脘:是胃的募穴,對一切胃病,中脘一針,均可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胃中因有蛔蟲而發生劇烈的疼痛,取中脘穴深刺久留,蛔蟲即從口中爬出,也是臨床屢次遇到的。(三)十二經穴1.翳風:凡屬於齒根膜炎的牙疼,不論上牙下牙,針患側翳風,可以針入痛止,屢用屢效。2.條口:肩關節疼痛,不能上舉,在患側條口針刺可以使痛減而舉臂。二穴同時選用二穴,即扎兩針以取效。(一)四總穴:此四穴為針灸醫生臨床常用的腧穴,屬於“二穴”針刺之法,故不多作敘述。(二)八會穴:八會穴的膻中、中脘二穴屬於“一點”。其它六穴,往往兩側全用,如用一側時亦屬於“一點”之法。(三)馬丹陽十二針。(四)原絡配穴法。(五)俞募配穴法。(六)靈龜八法。(七)《標幽賦》:“肩井曲池,甄權刺臂痛而復射。”(八)《席弘賦》:“但患傷寒兩耳聾,金門聽會疾如風。”三線所取穴位在三個以上,縱橫斜圍,都可以連成一條線。(一)直線:直線多屬同經:1.肺經疾患:中府、俠白、經渠。2.心經疾患:少府、神門、通裡。(二)橫線(縱線):橫線由多數經穴配合而組成:1.心經疾患:神道、心俞、神堂。2.腎經疾患:命門、腎俞、志室。(三)斜線:1.前頭部:上星、頭臨泣、目窗。2.胸部:膻中、雲門。3.腹部:①左期門、滑肉門。②右大巨、居髎。(四)周圍線:1.腕關節:手六原穴。2.肘關節,手六合穴。3.踝關節:足六原穴。4.膝關節,足六合穴。當然這幾個周圍線是要有曲折的可以叫“周圍曲線”。5.腰腹周圍:①帶脈繞身一週。②神闕、肓俞、天樞、章門、志室、腎俞、命門。四面(一)四神聰,成方形。(二)前頂、通天,成三角形。(三)大椎、大杼,成小三角形。(四)身柱、神道、心俞,成長三角形。(五)兩脾俞,兩腎俞,成扁方形。(六)兩肝俞、兩腎俞,成長方形。(七)長強、會陽,成小倒三角形。(八)陽關、志室,成大倒三角形。

筆者在《中國針灸》發表“一點二穴三線四面取穴法”(見1984年2期)以後,接到不少讀者來信。認為“一點、二穴”敘述較詳細,而“三線、四面”過於簡略。因此本文擬側重談談“三線、四面取穴法”。三線取穴法:所謂“三線”,是一次選用兩個以上的穴位,都在一條線上。可分為直線、橫線、斜線三種方法。

(一)直線:十四經都可以運用這種直線取穴法。以肺經為例:中府、雲門、天府,治胸痛,是一條直線;尺澤、孔最治衄血,是一條直線;經渠、太淵治高血壓和無脈症,也是一條直線。又如任脈:上脘、中脘、下脘,治胃病,是一條直線;氣海、關元、中極,治元氣虛、遺精或婦女月經不調,也是一條直線。

(二)橫線:例如,督脈的神道、膀胱經的心俞、神堂,治神志病,這是一條橫線;督脈的命門、膀胱經的腎俞、志室,5穴並用,或命門、腎俞3穴並用,或腎俞、志室4穴並用,或命門加一側腎俞、志室3穴並用,都叫做橫線取穴。又如,肘關節6個合穴同時並用,治頑固的網球肘;膝關節6個合穴同時並用,治膝關節炎;這也是橫線的另一種形式。任脈的中極加經外奇穴子宮,治痛經,是一種橫線。再加維胞治子宮脫垂,又是一條橫線。右脅肝區痛,肝經的期門,加胃經的不容,也是一種橫線。

(三)斜線:胃經的伏兔和脾經的血海,是一條斜線;足三里和豐隆,也是一條斜線。三焦經的消濼和大腸經的肘髎,是一條斜線,治上臂痛有效。大腸經的偏歷、三焦經的外關、小腸經的養老,也是一條斜線,治腕痛,等等。四面取穴法:有的病需要較近取穴多些,如果用虛線連線起來可以形成各種形狀的面積。例如:

(一)小正方形:膀胱經第一行風門、肺俞,第二行附分、魄戶成為小正方形,治肩胛內疼痛。

(二)大正方形:雙魄戶加雙神堂,呈大正方形,治肺心病,或易悲而睡眠不安。

(三)長方形:雙肝俞加雙腎俞,呈長方形,治腰背痛。

(四)小三角形:大椎加雙側大抒,呈小三角形,可增加強壯。

(五)大三角形:陶道加雙膏肓,則呈大三角形,治肺結核,氣管炎亦效。

(六)倒三角形:雙志室加督脈陽關,呈倒三角形,治腰痛遺精。

(七)等腰三角形:三焦經的清冷淵,大腸經的曲池,小腸經的小海,呈等腰三角形,治網球肘。總之,只要熟悉周身經穴和通用的經外奇穴,並掌握其主治功能,就可把一次所用的穴聯絡起來,形成各種連線,或從虛線構成各不同的面積。既可收到治療的顯效,又組成穴位相連的合理性配伍,似可作為針灸臨床醫生的參考。

十二經病的觸診要點

借醫生指腹的感覺察知經絡和經穴的異常反應。此法簡便易行,準確實用(是針灸臨床不可缺少的診法之一)。方法:循經觸控,體表見熱、腫,彈性強,壓痛顯著, 皮下硬結等,可知為經氣實;體表溫度低下,無彈性,按之痠麻不痛,陷下等,可知為經氣虛。觸控時,見有硬結、壓痛、敏感、快感的反應點,此點即為病穴。壓痛強烈,多屬實症;壓有快感,多屬虛症。病穴有助於明確診斷,刺灸病穴常獲良效。觸診的順序:背俞穴、募穴、部穴、原穴、絡穴、特診點、過敏點和過敏帶等。可疑病經要詳細觸診。十二經病的觸診要點:肺經:肺俞、中府、孔最、膏盲、尺澤。肺經實熱時,胸椎1-3旁開0.5寸處有壓痛,滑肉門和大巨亦有壓痛。肺經氣不暢時,膻中有壓痛。肺經虛寒:風門和大杼有酸沉感。咯血或便血:孔最有壓痛,或壓時有酸沉感。經氣虛衰時,膏肓呈高腫或彈性、皮溫低下。大腸經:大腸俞、天摳、溫溜、曲池、合谷。經氣實熱或排洩障礙時,曲池、肺俞、天樞、騎竹馬有壓痛。經氣鬱滯時,大巨有壓痛。腸炎時,手三里、上巨虛、天樞壓痛明顯,皮溫高於鄰穴。慢性腸炎時,皮溫低下,觸有快感。胃經:胃俞、中院、梁丘、足三里、豐隆。胃經有實熱:中院、梁丘有壓痛。胃酸過多:巨闕、不容呈壓痛。胃經虛寒:按壓中脘、足三里有舒服感。胃潰瘍:胃俞、與其外側有過敏點,再按壓臀端時,壓痛放散至膝以下者。胃痛劇烈:天宗有明顯壓痛,按之可止痛。脾經:脾俞、章門、地機、大包、脾俞。消化不良或運化失常時,脾俞、章門、大包均有壓痛。血行失和:脾俞呈現繃緊或壓痛。脾熱、經氣阻滯:地機穴有明顯壓痛。脾虛作脹:脾俞穴按之酸沉或皮溫低下。心經:心俞、巨闕、陰郄、少海。心經火旺:心俞內側有壓痛。心臟瓣膜疾患:巨闕發脹,心俞外側至膏盲處有過敏點。經氣虛、功能低下:三陰交、水分、腎俞均有壓痛。小腸經:小腸俞、關元、養老、小海、下巨虛。小腸經病:關元、養老有反應。被風寒所侵時,天宗、風門、小海均有壓痛。小腸經病移於心經時,取關元是有效的。如灸關元治心律不齊。小腸經氣受阻的肩腫痛時,下巨虛呈壓痛,針之有效。小腸俞部位的腰痛,養老有明顯壓痛,針之有效。膀胱經:膀胱俞、中極、金門、委中、崑崙、天拄、八髎。經氣實熱:委中穴皮溫高,絡脈充盈。溼熱下注,經氣受阻,中極、金門、膀胱俞有壓痛。被風寒所侵,天柱、八髎、承山呈壓痛。經氣虛時,按中極、膀胱俞有快感。腎經:腎俞、京門、水泉、水分、肓俞。腎經為病:水泉、水分、肓俞均見壓痛。腎臟為病:腎俞、京門有壓痛。當腎排洩功能受累時,築賓穴呈陽性反應(硬結、壓痛)。因此,灸築賓有解毒之效。泌尿繫有故障時,八 髎穴有壓痛。心包經:厥陰俞、膻中、郄門、大陵。情志不遂、哭笑不定:膻中、郄門均有明顯壓痛。婦女月經失常、痛經或少腹有瘀血時,間使至郄門處繃緊或壓痛,針之可調經止痛逐瘀。心悸動,按壓厥陰俞、膻中有緩解之效,灸之亦效。三焦經:三焦俞、石門、委陽、會宗。經氣受阻,會宗、委陽、石門均呈壓痛。經氣實熱,三焦俞一帶繃緊,會宗壓痛強烈。尿閉,屬三焦經氣不宣者,石門呈脹滿。膽經:膽俞、日月、天宗、京門、陽陵泉、外丘。膽囊炎時,日月、京門、天宗有壓痛。膽經實熱:外丘皮溫高。經氣虛:按膽俞、日月有舒適感。肝經:肝俞、期門、中都、曲泉。經氣鬱滯(失眠、易怒、高血壓):肝俞多見高腫、壓痛,中都呈強壓痛。肝炎(經氣實熱),內踝上二寸至中都處呈過敏帶,陽陵泉與外丘有時亦呈壓痛。性功能失常:曲泉按之痛或痠麻。按上法找出病經病穴,結合四診八綱,決定病因、病位、病性,為治療提出有效的方案。

彭靜山辨證短飣

什麼叫“短飣[dìng]”,把零碎的東西湊在一起的意思。下面就我個人常用的零碎的診斷辨證方法介紹如下,以饗同道。

1.腹部按診的重要性

四診方法,沒有腹診,古人並不是不知道腹部的重要性。摸脈方法,在晉朝以前從頭、頸一直到手足的動脈部位都摸到,但是不摸胸腹部。這是受儒家禮教所影響,尤其是對女患者,古時候又很少有女醫生,在五六十年前還有把女病人放在床帳裡邊,僅伸出手來讓醫生診脈的事情,面色、舌苔都看不見,難能有腹診機遇。

腹診方法,中醫書上載有捫腹叩胸等方法,臨床實踐中,我摸索出一個經驗。凡病人腹痛,不必問他痛在什麼地方,讓病人仰臥,用手指及手掌輕輕撫摸,哪個部位比別處都涼,就是最疼痛的地方。參考經絡循行,針灸配穴或用藥處方都有指導意義。

神經官能症有很多是由胃病引起的,辨別的方法,以手叩腹有振水聲,用拳重壓關元穴,毫無彈力,就覺得柔軟軟的像按在蒸餅上似的。以手指按壓關元、氣海兩穴,元氣充足的人小腹微突有彈力反應,元氣虛的人小腹平坦,無反應。

2.驗胎法

中醫驗胎法很簡單,當婦人經閉3月後,不知是否受孕還是有病。可用川芎5g為末,艾葉15g濃煎去滓,以艾葉湯調川芎末服下,如有胎則腹內蠕動。屢次驗證,都很準確。

3.兒童傷食外感辨

小兒的病比較簡單,多為傷食和外感,當然也伴有他病,但以這兩種為最多。先摸小兒的手:

如手心比手背熱是傷食消化不良,手背比手心熱則是感冒。

4.驗疔法

疔毒多生在頭面或手腳上,其特徵為瘡面小,在穴位上或穴位附近出現,心鬧,惡寒,疼痛難忍,有的出現淋巴管炎(起紅線)。

驗證的方法:用生黃豆一個,嚼碎嚼爛,

嚼時如果出現大豆的腥氣味就不是疔毒,若是嚼時沒有大豆的腥氣味甚至有點甜味那就是疔毒,

然後把嚼爛的大豆糊在疔毒上面,可解毒消腫。

5.辨大氣下陷

大氣下陷的症狀是氣短,必須努力呼吸像喘似的,或者氣息微弱得好像將要停止的樣子,脈象沉遲微弱。有一種虛人氣滯,症狀和大氣下陷差不多,但是治法不同,最難辨別。辨證的方法,大氣下陷的特點是關前脈弱,在睡熟以後常因氣息不足胸中悶塞而被憋醒。虛人氣滯,六脈相同,睡著以後就沒有什麼特異的感覺了。

6.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也是受到心理威脅自己恐懼的一種常見病,吃藥、針灸都沒有特效,關鍵在於學會睡覺。睡眠八小時,是書上說的,實際上如果睡的質量好,有5-6小時就夠了。

睡覺以前,先用熱水洗腳,使下部血流通暢,頭腦清爽。枕頭墊得高點,側臥四肢彎屈一些,先左側向下,在將睡著時翻身使右側向下,心臟不受壓迫,減少做夢。

睡覺的方法是“多勞晚睡,高枕無憂”。多勞晚睡,是每晚間要學習、寫字或運動,使身心疲勞,然後再睡。高枕無憂,我有另一種解釋,枕頭高一些,心理什麼事也不要想,一心睡覺,無憂無慮。

7.結論

辨證施治是中醫的精髓,是一門科學,並非神秘莫測,也不是高不可攀。然而,達到辨證施治的目的,既要掌握中醫的基礎理論,又要在臨床治療中靈活運用。主要在於反覆實踐,不斷地總結經驗。

辨證就是從許多症狀中找尋病因,症和證字相通,所謂“症狀”、“症候群”就是“證據”。證據是以八綱來概括分析,分析八綱必須用四診的手段才能達到辨認八綱的目的。

八綱並不是孤立的,首選陰陽,是對立統一的樸素的唯物辯證法則,陰和陽是互相倚存、互相制約,沒有陰也無所謂陽,沒有陽也無所謂陰。陰陽必須相對的平衡,一出現偏盛偏衰,人就會生病。

陰陽可以互相轉化,一方面盛,另一方面就要衰。例如陰盛陽就衰,陽盛陰就衰。但是在轉化過程中,有時候陽盛陰並未衰,也有時候陰盛陽並未衰。比如以腎經為例,腎陰虛不一定腎陽就盛;反過來腎陽虛也不一定腎陰就盛。因為轉化需要一個過程,辨證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表和裡是絕對不相同的,但是表症可以經過不同路徑(六經或三焦)的傳變而轉化為半表半里,或轉化為裡症,或表症未罷,併發裡症,錯綜複雜,變化多端。然而,裡症就是裡症,除了新受六氣所侵發生表症之外,裡症是不會轉化為表症的。

寒和熱是兩個對立面,但有時出現假象。例如“真寒假熱,真熱假寒”,“陰極似陽”,“陽極似陰”。須要從四診方面仔細辨認。

試藥對病情比較複雜,寒熱虛實不易顯揚,可先試藥。怎樣試呢?在印象診斷的情況下,開出方子可以用輕微的劑量,讓病人少少試服,

如果無不良反應,且感到症狀微有減輕,則可加足分量,繼服必效。如果服後感到不適,說明方不對症,可以更換藥方。小心謹慎以進行治療。

11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高血壓有哪些症狀?食物選擇上需要注意什麼?醫生為您講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