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祛溼,健脾遠遠不夠

I導讀:中醫祛溼有三法,治療溼氣重的患者時,要多想想。

中醫祛溼有"三板斧"

夏天已悄悄來臨。中醫認為夏季的氣候特點是溼,於是祛溼又被大家關注。

廣東人愛煲湯,煲老火靚湯,常會用一些藥食兩用的健脾祛溼之品,可祛溼湯不斷地喝,溼氣還是源源不斷地產生。不少患者在門診問我:"為什麼喝了祛溼湯,溼氣還很重呢?"

健脾胃只是常法

我在門診常給患者解釋溼氣總是不斷產生的原因:脾胃就相當於一個抽水機,溼氣就像池塘裡面的水,水每天源源不斷地產生。如果抽水機正常,每天能正常排水則溼氣不明顯,但是如果抽水機動力不足,抽水速度慢,則排水的能力就會變差,這個時候溼氣就顯而易見了。

脾胃虛的人就相當於抽水機的動力不足,無法滿足每日抽水的任務,因為健脾胃可以增加抽水機的動力,讓其每日排水的效率提高,這樣溼氣就沒有那麼明顯了。總之,健脾胃祛溼之法適用於脾虛所致體內溼重的情況。

但是如果是抽水機的功能本身正常,只是產生的水過快過多,或者是水管不夠大,抽出的水不能及時排出,那再增加抽水機的動力也於事無補。這也就是為什麼總是吃祛溼湯效果不好的原因。此時就必須用藥發其汗或者是利小便的辦法了。

微發其汗助除溼

中醫認為水、溼、痰、飲其實是一家人,而肺乃水之上源,肺主皮毛,皮毛的散氣與汗孔的開合與肺的宣發功能密切相關。所以想要排溼,開啟毛孔,溼隨汗排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我常在門診跟患者說想要祛溼,出汗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可以不用大汗淋漓,但是需要周身微微汗出為最佳,而且出汗後不要喝冰凍飲料或是吹空調,讓汗自然幹,這樣汗出才暢,溼氣去得就快。

不少面板長紅疹、出汗後瘙癢的患者,其實就是面板排汗不暢,導致水溼之邪鬱阻面板,久而化熱所致,此類患者常可見膩苔。我臨床一般都是用微微發汗的方法來治療,如用麻黃桂枝各半湯、桂枝二越婢一湯、麻杏石甘湯、麻杏苡甘湯、何氏感冒方等;讓其微微出汗,面板排汗功能暢快,則溼邪有出路,病自可痊癒。所以,應告訴想依賴藥物來祛溼的患者,不妨選擇運動出汗作為輔助手段,效果會更好。

淡滲利溼通小便

中醫認為溼邪是陰邪,它容易損傷我們的陽氣,而且它的粘滯之性使得它很容易留滯於臟腑經絡,亦常常阻遏氣機,使得氣機升降失常,且溼容易和熱狼狽為奸變成溼熱。但溼終究還是陰邪,因此治療溼熱病時用溫熱的藥要慎重,因此葉天士先生在《外感溫熱篇》指出:"熱病救陰猶易,通陽最難……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較之雜症則有不同也。"

蒲輔周先生對此指出:這裡有個講究,我把它概括為"淡以通陽"。病屬溼熱,不能用溫藥,只能用藥味淡薄者,如蘆根、茯苓皮、滑石、通草、苡米之類滲利小便,溼去熱孤,陽氣自通。因此祛溼用利小便之法,多用於溼熱內蘊的情況,常用五苓散、四苓湯、八正散等。

《黃帝內經》有句話叫"開鬼門,潔淨府",王冰對此註釋曰:"潔淨腑,謂瀉膀胱水去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利小便,而"開鬼門"就是前面說的發其汗。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痛風患者您需要知道這幾個數字:“300,360,420,48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