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要問存在於現代人身上,最普遍、影響最大的健康問題是什麼?那脾虛問題必在其中。脾虛聽起來並不嚴重,但對人體健康有相當大的影響!

脾虛問題相當普遍的,不僅老人、成年人,連幾歲的娃娃脾虛的都特別多。毫不誇張地說,十個人去看中醫,九個都會拿到“脾虛”的診斷。

為什麼人們容易脾虛?

01

放肆飲食

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一件事情!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吃的東西也越來越好,食物種類也越來越多!

現代人則經歷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足”的鉅變,飲食過飽或經常吃一些高熱量的食物,都會傷及脾胃。

漸漸的很多人們就養生了不良的飲食習慣,飲食不規律,吃的太油膩,暴飲暴食等問題,都加重了脾胃的負擔;

02

太過安逸

脾主四肢和肌肉,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每日活動,肌肉過勞和過逸都會影響脾。

現代的我們,普遍缺少運動,從過勞變成過逸,用進廢退也會削弱脾氣,造成脾虛。

03

思慮過重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肝在志為怒,怒傷肝;心在志為喜,喜傷心;脾在志為思,思傷脾;肺在志為憂,憂傷肺;腎在志為恐,恐傷腎。”

思慮過重的人,心被消耗太過,自然無力生土,脾氣隨之虛弱。現在人們工作過忙,生活壓力大,思緒過多,用腦過度、心思太重脾虛就在所難免了!

脾虛的人,這裡會有變化

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脾虛,首先可以觀察觀察自己的舌頭!

脾虛的人,舌苔發白且厚膩,舌頭上有很多裂溝,舌質偏淡,舌頭有灼燒感,口腔中也易出現異常的苦味。

而對於沒有受過醫學專業訓練的人來說,透過看舌苔的方法往往很難得到一個準確答案。這時候人們可以透過看觀察自己的穴位足三里;

足三里是我們常用的一個健脾要穴,它就位於我們雙腿外膝眼下三寸,即四指寬度,脛骨外一橫指的地方。

在這裡摸到有凹陷,就可能預示脾虛。

如果還伴有腹脹腹痛、大便不成型、完谷不化、腹瀉便秘、食慾減退等症狀,那您的脾虛就“八九不離十”了。

脾虛不簡單,補脾得辨證!

熟悉我們的小夥伴,就會知道,我們隔三差五就說說補脾的問題,這是因為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為身體中其他臟腑器官供應能量,是人們生命活動的基礎;

如果脾胃出現問題,會影響人體其他臟腑器官的功能,所以說,如果我們想要守護好自己的健康,就必須養好脾!

講到“養脾”,很多人認為就像是給車加油一樣,吃點補益的食材或藥物就能好;但事實上,脾虛僅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它可以分為很多不同的型別和表現。

如果想要“補脾”,首先就要搞清楚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又出了什麼樣的問題?

1、脾氣虛

成因:飲食不節,憂思勞累,久病重病,素體脾虛(天生體質脾虛)都可能導致脾氣虛。

表現:食後腹脹,食慾減退,大便溏稀,倦怠乏力,神疲懶言,面色萎黃,排便無力。

舌脈:舌淡或伴齒痕、苔薄白,脈弱無力。

影響:脾氣虛時,吃進去的食物就不能被充分的轉化和吸收,易生溼邪;如果情況嚴重,會出現中氣下陷,有頭暈,內臟下垂等表現;

脾氣虛會影響其統血功能,使人容易出現皮下瘀斑、出血、便血、月經過多、崩漏、牙齦出血等。

推薦飲食:

黃芪薏米粥

食材:大米100克、黃芪30克、薏米30克;

製法:黃芪洗淨切片,大米、薏米淘洗乾淨,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40分鐘即成。

功效與應用:補元氣、止洩瀉,脾虛慢性腸炎患者食用尤佳。

2、脾陽虛

脾氣虛進一步發展,會導致脾胃虛寒。脾胃虛寒,是指脾胃陽氣虛衰,陰寒內盛所表現的證候。在中醫裡,“陽”代表溫暖,陽虛了,人就會感到寒冷。

成因:過於貪涼,平時吃太多生冷或居所溫度過低都會損傷脾臟陽氣。

表現:大便清稀甚至每日多次腹瀉,腹痛腹脹、喜歡溫暖,遇寒腹痛加劇。平時畏寒肢冷,口淡乏味,面色虛浮而蒼白,女性白帶清稀量多。

舌脈:舌淡胖伴齒痕,舌頭伸出時還會有水滴出來的感覺,苔白滑,脈沉緩。

推薦飲食:

溫陽化溼湯

食材:砂仁20克、蓮子20克、白扁豆20克、薏苡仁20克、瘦肉50克;

製法:四味藥材加水煮大概半小時,然後加入豬肉一起再煮半個小時即可。

功效與應用:健脾祛溼

3、脾陰虛

在中醫裡,“陰”是和“陽”相對的,“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脾陰虛,就是手足煩熱,口乾不欲飲,煩滿,不思食。”

成因:飲食偏頗,嗜食辛辣厚味;慢性消耗,特別是長期的脾胃病等,都可損耗脾陰,造成脾陰不足病症。

表現:飢不欲食,低熱,四肢無力,肌肉萎縮,唇乾不欲飲,手足煩熱,面色㿠白但兩顴潮紅,大便偏幹、排出無力,腹脹夜間加劇。

舌脈:舌質嫩偏潤、苔少,脈細弱偏數。

推薦飲食:

沙參麥冬扁豆山藥粥

食材:沙參10克,麥冬10克,炒扁豆15克,幹山藥20克,粳米50克。

製法:先將沙參、麥冬加水煮20分鐘取汁,再將汁加粳米、扁豆、山藥煮成粥食用。

功效與應用:補元氣、健脾胃,脾虛者食用尤佳。

艾灸健脾!

我們養護脾胃,除了改善飲食,改變生活習慣之外,也可以透過艾灸來幫助自己養護脾胃,艾灸有溫陽之功,最合於養脾之需!

艾灸調理脾胃,少不了以下四個穴位;

足三里——強壯要穴

足三里穴是胃經的要穴,具有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強壯身體,延年益壽之功。常灸足三里還可預防中風,適用於胃痛、消化不良、虛勞諸症。

脾俞穴——健脾利溼

脾俞為脾的背俞穴,可健脾利溼。適用於腹脹、腹瀉、嘔吐、痢疾、便血等。

胃俞穴——和胃健脾

胃俞穴為胃的背俞穴,可和胃健脾。適用於消化系統疾病,如胃潰瘍、胃炎、胃痙攣、嘔吐、噁心等。

中脘穴——健脾和胃

中脘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補後天的作用,能調理腸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使人體的營養物質充足,氣血旺盛。

養護脾胃,一年四季都要進行,為了自己的健康,大家努力加油吧!

12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喝酒之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