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醫案:

患者孔先生,2019年6月26日初診。

主訴:反覆腰部痠痛2年餘。

現病史:緣患者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腰部痠痛,熱敷或藥油外塗後可緩解,勞累、受涼後加重,曾於當地醫療機構就診予理療後症狀稍有緩解,但仍有反覆。

現症見:患者神清,精神尚可,腰部痠痛,腰部後伸動作時疼痛明顯,彎腰、旋轉、側腰未見明顯不適,納可,眠一般,舌淡紅,苔薄白,舌下脈絡曲張,脈弦澀。

查體:脊柱未見側彎畸形,腰椎生理曲度稍減,腰部壓痛,以腰3、4棘突及棘突旁為甚,雙側豎脊肌、腰方肌緊張。

—腰2、3、4椎體後移,腰椎曲線稍變直—

中醫診斷:腰痺病中醫證型:氣滯血瘀型。

治療經過:初診予患者骨筋脈三聯療法後,腰痛症狀明顯緩解,囑患者平時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每次到門診治療後症狀均有好轉,但治療結束回家幾天後,腰痛症狀仍有反覆。

為何患者總是反覆腰痛?

胥主任不禁思考,到底問題出在哪個環節?門診治療後明明有所好轉,為何之後腰痛又會反覆發作?

經反覆詢問,得知患者自出現腰痛症狀後,一直堅持做某個鍛鍊動作(下圖)。

發現這一蛛絲馬跡後,胥主任囑患者治療結束後暫停該鍛鍊動作。再複診時,患者訴腰痛腿麻症狀再無復發。

該患者為何不適合做以上動作?

首先我們來分解上述動作——俯臥平躺,雙手支撐床面,伸直手臂,在疼痛可以忍受的前提下儘量撐起上半身。

其次我們來分析該動作的意義:

有些患者可能認為,既然腰椎向後位移了,那我們做腰部後仰的動作,將後移的椎體擠壓向前。

然而......這是錯誤的做法!

背伸式的腰背肌功能鍛鍊,會導致已發生退變性位移的腰椎運動節段的椎弓峽部(上圖紅色箭頭所示)多次重複出現一個區域性高應力。

在這種(紅色箭頭)力量長期反覆作用下, 峽部容易發生損害,出現裂縫,甚至轉變為峽部裂性腰椎滑脫。

普通的鍛鍊往往難以精準定位患椎如願實現復位(上圖藍色箭頭所示)鍛鍊姿勢錯誤反而導致上下椎體前後位移加劇,錯位,加重對神經的壓迫,腰痛不減反增。

此外,該背伸式的鍛鍊動作,主要靠上肢支撐使得腰背部被動後伸,腹部肌肉被動拉伸——此時腰背部的肌肉並沒有參與收縮動作,談何鍛鍊?

胥主任按語:

臨床上的腰痛患者雖然都有相似的腰部疼痛症狀,但實際的病因卻是各有不同,治療方法要因人而異,同樣鍛鍊方法也是因病而異的。假如鍛鍊的方法錯了,會適得其反!

正確腰部鍛鍊動作

那問題來了,有什麼適合腰部鍛鍊的動作呢?

最後胥主任根據患者情況指導了新的腰部鍛鍊動作——“小燕飛”,讓治療效果更上一層樓。

“小燕飛”可以說是腰背鍛鍊界的“扛把子”了。動作簡單,場地隨意,隨時隨地,不用辦卡......

燕飛式腰背伸鍛鍊時,腰段多裂肌的收縮率最強。多裂肌位於較深層的部位,整段脊柱都有,如同是穩定頸椎到腰椎的一條脊椎鋼索。

因此“小燕飛”可以鍛鍊深層肌肉,增強脊柱穩定性,改善腰痛等症狀。

你的“小燕飛”飛對了嗎?

其實上圖兩個版本的動作對於患者都不規範——頭部和下肢抬得過高,對腰椎產生的壓力過大。

當我們俯臥位時下肢上抬高度高於臀部,即增加腰椎壓力;上半身後仰角度越大,雙腿分開越大,對腰部產生的壓力都會遞增——所以,並不是越“U”越有效!

“正規”小燕飛動作

在做“小燕飛”動作時,應當是靜態的動作保持,即讓腰背肌做等長收縮,而不是快速反覆動態後仰——並不需要“撲稜翅膀”!

此外,腰椎滑脫的患者並不適合做“小燕飛”。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假如這個動作會加重你的疼痛,那麼這個動作是不適合你的!

在瑜伽墊或硬板床上,俯臥——吸氣——頭、頸、胸及雙腿同時抬高,兩臂向後伸,僅腰部貼著床,使身體呈反弓形——呼氣——還原。

注意:頭與下肢不宜離地過高。或在腹部墊一個枕頭,將頭、腿抬到和腰椎在同一直線上即可。

雖然這些動作幅度雖小,但是對於本身腰椎不穩定的患者來說,適量的等長收縮鍛鍊已經足夠了。勿以力小而不為~

骨筋脈三聯療法治療腰痛

經過胥主任對患者錯誤訓練方法的糾正後,患者堅持每週到門診進行骨筋脈三聯療法,反覆腰痛的情況也沒有再出現。至今年9月,門診複查腰部DR:

—各椎體後緣連線“順滑”了—

各椎體後緣連線“順滑”了與初診影像對比,骨性移位已復位,腰椎曲線曲度較前片改善。

什麼是骨筋脈三聯療法?

“骨、筋、脈”三聯療法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胥海斌及其帶領的團隊繼承了諸多骨科脊柱手法的優勢,總結多位骨科前輩之經驗,針對現代脊柱疾病生物力學失衡特點,有機整合脊柱定點錘正復位法與現代中醫針藥治療,從而形成的理論完善、操作性強、療效突出的特色正骨療法。

“骨、筋、脈”三聯療法包括運用:脊柱定點錘正復位法糾正關節錯位——“治骨”;針刺,鬆解肌肉韌帶等軟組織——“調筋”;運用行氣活血藥物——“通脈”。

臨床主要應用於常見脊柱病的治療和預防上,尤其是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脊柱側彎、骨盆傾斜等。

每年胥主任門診使用該療法治療脊柱病患者10000+人次,大樣本資料顯示其臨床療效顯著,患者滿意度高。

醫生

胥海斌

主任醫師

針灸科

簡介

胥海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廣東省針灸學會穴位埋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針灸學會針法灸法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康復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亞健康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參與和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項,頸椎病治療專家,治療頸椎病患者十萬多人次,獨創“三聯療法”——“骨筋脈同治法”,撰寫《X線下定點正骨復位結合針刺治療脊柱側彎驗案》論文榮獲2018年中醫藥學術年會優秀中醫藥學術論文三等獎,曾獲“羊城好醫生”、“民眾身邊的好醫生”等稱號。

擅長

運用針藥結合定點復位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疾病,從事臨床一線工作二十多年,對面癱,不孕不育,月經不調,膝關節病,肩周炎,頭暈頭痛,失眠,消化不良,肥胖內分泌疾病,亞健康,焦慮性抑鬱症等疾病有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尤其在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和預防上效果突出。

出診時間

週日下午 固生堂廣州五山分院

注:文章配圖來自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

10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堅果雖好但減肥人群一定要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