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是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尤其是對於腫瘤患者來說,保證充足的蛋白質可以提高患者對手術、放療、化療的耐受力,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促進術後傷口癒合。
如果沒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的話,很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同時還可能伴隨著毛髮枯黃、貧血、肌肉萎縮等,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治療中止、預後較差等。
認識蛋白質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構成,其中有8種是必需氨基酸。這八種氨基酸是人體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必須透過食物獲得。
在我們日常的食物中,除了動物類食物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穀物類、雜豆類、堅果類、蘑菇類食物裡,都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食物中都含有這8種必需氨基酸。那些氨基酸種類豐富、比例合理的蛋白質,更容易被我們的人體消化、吸收、利用,所以我們應該多吃一些這種型別的蛋白質,也就是優質蛋白質。
優質蛋白質有哪些?優質蛋白質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氨基酸的構成與我們人體更接近。因此,大部分動物類食物都是優質蛋白。
畜肉類:牛肉、豬肉、羊肉;
禽肉類:雞肉、鴨肉
海產、水產類:魚、蝦、蟹類、貝類
乳製品類:牛奶、酸奶
蛋類:雞蛋、鴨蛋
其中,最接近人體氨基酸比例,也就是質量最高的蛋白質,是雞蛋蛋白質。
選擇的時候應儘量豐富種類,適當多吃一些魚類、禽類、蛋類食物,注意控制紅肉類食物的攝入。同時,儘量選擇瘦肉類,比如豬後腿肉、雞胸肉等。
但是,無論是動物食物還是植物食物,無論是優質蛋白還是非優質蛋白,並不是我們吃多少食物,就意味著我們吃進去了多少的蛋白質。
每100g食物(生重,非脫水)裡的蛋白質,少的一克都沒有,多的有二十幾克,蛋白質含量可謂是天差地別。
比如,每100g的生牛肉裡面,含有大約20g的優質蛋白質;而每100g的蘋果裡面,僅有0.3g的非優質蛋白質。
所以,想要補充蛋白質,選對食物很重要。
每天需要多少吃大約多少的蛋白質呢?《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建議,一般患者按照1 g/kg/d – 1.2 g/kg/d攝入蛋白質,嚴重營養消耗者(比如出現體重減輕、營養不良、肌肉流失)可以按照 1.2 g/kg/d – 2.0 g/kg/d。
注:g是克,指的是蛋白質的量;kg是千克,指的是患者的體重;d是天,指的是每天(的蛋白質需要量)。
舉個例子,某位患者營養狀態良好,體重是60kg,經過計算,這位患者每天需要60g–72g的蛋白質。這位患者每天要吃多少肉呢?
我們把這位患者的營養目標定為60g,那他每頓飯就需要攝入大約20g的蛋白質,相當於100g的豬肉(約一隻掌心),或105g的雞肉(一隻去骨雞腿肉),或107g的對蝦(6-8只左右),或157g的雞蛋(3只左右)。
看到這裡,相信患者朋友們都知道了優質蛋白有哪些,也瞭解了自己每天大約需要多少蛋白質,但如果需要的多,吃進去的卻很少,又該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可以考慮透過口服營養補充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蛋白質攝入,同時補充一些其他的營養素。
口服營養補充可以是液態的蛋白奶昔,也可以是需要衝泡的粉劑,不同癌腫和不同營養狀態的患者,需要不同的口服營養補充。具體的用法用量和產品的選擇,建議諮詢營養師,制定個性化的營養診療方案,以達到最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