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春捂”是傳統的養生之道,因為春天的氣溫升降不定,需要靠增減衣物來平衡人體的溫度,才不會受到雜病的困擾。

“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

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的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

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

這時,病菌乘虛而入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春捂秋凍”最重要的原則,是不“捂”不行,“捂”過了也不行。

冬季一過,就早早地脫去棉衣,容易患上風寒感冒;穿太多又怕捂出汗,更怕捂出溼疹。

因此,把握“春捂”的度就十分重要。

那麼,科學“春捂”,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要點呢?

- 01 -

如何判斷

通常來說,15攝氏度是一個臨界值。

低於這個氣溫時,最好繼續“忍受” 一下厚重衣物帶來的不便;而當超過這個溫度時,則可以考慮脫點衣服了。

其次憑感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耐受冷熱的程度也不同。

如果“捂”著時不覺得咽喉燥熱,身體冒汗,即便氣溫稍高於15攝氏度也不必急的脫衣。

如果感覺“捂”了身體會出汗,就不妨早點換裝,否則,“捂”出了汗,萬一再被冷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

- 02 -

捂到清明前

初春氣候變化大,即使氣溫已經較冬季暖和,人體內的陽氣多數未能及時生長、發散出來。

當遇到氣溫驟降的天氣,抵抗力較弱的人就會容易患上感冒。

因此,在初春時節要加註意保暖,不要過早脫掉防寒衣物。

尤其在清明節前,都要及時關注天氣預報,有意捂著一點,慎防“倒春寒”。

進入清明後,隨著春雨的降臨,氣溫會逐漸平穩回升,此時可以視乎天氣變化,適時減少衣物。

- 03 -

捂對地方

“春捂”並非是全身上下捂得嚴嚴實實為好。現代醫學認為人體下部血液迴圈較上部為差,易受寒冷侵襲。

因此,“春捂”應重點做好手腕、腰部、肚臍、小腿及雙腳保暖。

厚褲和厚襪不可過早減去,並常用熱水泡腳,睡覺時下半身蓋厚一點。

此外,初春時節,人們不要換得太快,脫得太早,謹記“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則。

下身的褲子、襪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點,暖和點,而上身略減則無大妨礙。

- 04 -

擁抱春天

“春捂”不僅捂身子,也要“捂”心靈。

懷抱大自然中春的氣息,別讓這生機盎然的難得美景,流失於不經意間。

又是一年春來到,也別忘了向身邊一直陪伴著你的人們,送去春的問候與關懷,不要羞於把這份感動和感恩表達出來。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蜂蜜起泡沫還能不能吃?看完再做決定吧